《圆明园》的主题教学

2018-07-20圆明园的毁灭

  我讲授的《圆明园》一课,引起了较大反响。正面评价我不说了,在这里想讨论一下针对整体设计的不同意见。

  在武汉,有位老师听完之后专门找到我,要我去掉关于揭示当时中国人也参与抢劫的词条——她怕有损于中国人的形象;在山东临沂,有位男老师质问:“为什么让学生知道圆明园的被毁原因是外交上的失败,不管什么原因他们毕竟烧我们的圆明园,我们就应该恨!”;江苏张家港的一位老师也建议这个环节不要——只要孩子知道帝国主义的无耻行径就可,如果学生知道这点就减弱了恨的程度,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反之孩子的仇恨就会更强;更有意思的是,黑龙江漠河的一位老教师用毛笔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让孩子知道那么多,今后不好办,这样讲解圆明园太残酷了……

  我的目的就是要从反思的角度来认识圆明园的毁灭。这样的设计真的太残酷了吗?我们需要为谁遮掩吗?

  先让我们把思绪回转到课堂上。

  课文讲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任意抢拿,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可恶行径……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时,我让学生“走出圆明园”,做一个小小的体验——让他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比如: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辅佐国家的大臣、保卫圆明园的士兵、生活在圆明园附近的老百姓。如果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看到圆明园的被烧,会怎么做。目的想在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记得有个学生愤恨地大声说:“我要是老百姓,我就这样想:全都烧光了才好呢!反正是皇帝家的财产,跟我什么关系!”孩子说的是心里话,在当时的清朝统治下,老百姓这样想没有错的,就当时清朝的闭锁,他们的境界只能如此。因此,在老百姓的眼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是皇上住的地方,老百姓从来没进去过,圆明园的大墙把他们拒绝到“家”的门外——外国人抢,那我当然跟着抢。不抢白不抢。

上一篇:《圆明园的毁灭》文本细读和教材理解下一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