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 许多的诗人在岳阳楼做过著名的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快速记忆学习《登岳阳楼记》的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登岳阳楼记》
(宋)陈与义
一、原文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二、释义
词句注释:
⑴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⑵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⑸吊古:哀吊,凭吊。
白话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我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摘自百度百科:登岳阳楼二首。
三、记忆分析
拿到这首诗,首先读几遍,并参考释义稍微理解一下作者写诗时候的时间地点以及情绪等等。
接下来我们再读完释义之后,即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拆解分析。
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写的是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后半句“帘旌不动夕阳迟”,写的是作者看到的东西,由近景的帘旌到远景的夕阳。
第二句“登临吴蜀横分地”,写的是作者登临的位置,并且加了三国时候的历史色彩。
第二句后半句“徙倚湖山欲暮时”,和前一句的后半句夕阳对应。
第三句“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前半句是空间的万里路,三年是时间。“万里来游”其实就是万里逃难,逃难的之后也就以远望来消解自己的苦闷。
第四句“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风霜不是风霜,这个有点《陋室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这种写法,按照我们白话文写的话或许直接写“台阶上有苔痕,绿的”。
建议再读一遍该诗再进行下一步阅读。
下面我们进行记忆(在写下每句提示的时候,请尝试背诵这首诗):
第一句写的是:地理位置,近景远景
第二句写的是:登临位置,徘徊(登临之后不得走走么)
第三句写的是:空间,时间
第四句写的是:白头(作者自己),老木沧波(感慨悲恨)
如果能按照提示背诵这首诗的话,请尝试去掉提示再过一两个小时背诵一两遍,就不会忘记了。
四、总结
我从拿到这首诗,到背诵下来用了20分钟时间,并能进行默写,速度还是有点慢。我说一下这20分钟如何分配。
前5分钟读这首诗,让自己有点感觉,别等别人说了“老木沧波”,你后面三个字还说不出来。
第二个5分钟,看看注释,顺便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下作者当时的心境。
第三个5分钟,尝试背诵,就是按照我之前给自己的提示,让自己背诵,慢一点没关系,重点是能背出来,如果背到第二句的后半句背不出来,先空着,先背第三句,等背完整首诗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哪些句子无法完全背出来。
最后一个5分钟,整理自己不会背的,或者可能想不起来的句子,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运用谐音图片,比如我在“徙倚湖山欲暮时”,这句话时候,我用了狐狸站在一个玉棺材上,湖山谐音狐,欲暮谐音玉墓(玉的棺材)。
这样过了20分钟了,一首诗是能背了,但是容易忘记,或者过了两天不记得了,所以建议能背以后,过一两个小时再背诵一次,再过三五个小时再背一次,才几十个字,自己背背花不了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