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语言艺术

2018-07-17余秋雨

  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语言艺术

  《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对散文语言的运用是比较独特的,走出了传统的思维束缚,打破传统散文的语言运用,从文学走向了文化领域。运用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语言,将自身的思想情感借用叙事和议论手段抒发出来。在遣词造句方面,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行文气势磅礴,将一些道理借用诙谐幽默的方式体现出来。[1]无论是在叙事方面还是抒情方面,都表现出来较强的叙事特征,而且通过文化意识和文化反思,去追寻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人生的真谛。在《文化苦旅》中,主要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抒情与议论手段相结合

  散文是一种作者将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情感,借用文学手段表现出来的文学形式,体裁较为灵活。其语言特征主要是见微知著,这是散文在选材立意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但是余秋雨的散文相对来说有所不同,他的散文在抒情方面是隐性的,大都将抒情的语言融于记叙的语言之中,将抒发情感和议论叙事进行有机结合。在《文化苦旅》中,很少有对山水景色直接具体的描述,而是借助议论的手段,人为地勾勒出一幅深沉浓郁的人文情景,从而进一步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议论和想象,使得读者被文章的情绪所感染。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作者经常将自己的情感内敛,通过叙事和议论的手段去抒发自身情感。如《道士塔》中对中国官员生活的描写,官员奢侈豪华的生活,在书房中通过推测土经文的书写朝代来展现他们的文化,在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愿意吃苦也要偷运中国文物时,官员却在客厅中喝茶。在原文这段文字的描述中,作者没有明显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立场,但通过字里行间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的态度,通过抒情散文的形式来激发人们的民族意识,历史忧患意识以及生命意识,而且对读者起到了感染作用。[2]作者用散文的语言来表述哲理问题,将理智的议论与感性的抒情手段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上一篇:余秋雨新华日报演讲:中华文化最美是善和爱下一篇:浅析余秋雨与御用文人及文化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