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内外

2018-07-20雨巷

  《雨巷》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雨巷”内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雨巷”内外

  【摘要】上世纪三十年代,戴望舒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一方面,他汲取了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养分,具有明显的古典诗歌色彩;另一方面,他又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他的诗歌能够很恰当地将中西诗艺融为一炉,从而使他的诗歌在帮派林立的诗坛独树一帜。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意象;传统;象征

  一

  戴望舒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领军人物,他因《雨巷》一诗而获得了“雨巷诗人”这一美誉,《雨巷》也成为其成名之作和最重要的代表作。回顾20世纪那段短暂而又漫长的诗歌之旅,浩如烟海的诗歌犹如漫天星星,有多少诗歌如流星般转瞬即逝、了无痕迹,或如日月般被定格为永恒的风景。在这样一段浮浮沉沉的历史当中,《雨巷》则如那颗璀璨至极的北极星,在昼与夜的轮回交替中永远是那么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为历代诗歌爱好者爱不释手、捧之再捧。

  二

  从整首诗来看,全诗共有八小节,每一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条“雨巷”里的风景是随着诗人的思绪和脚步,一节一节、一步一步地展开。

  走进“雨巷”,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撑着油纸伞而独自彷徨”的诗人“我”和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正如诗歌第一节所描述:“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从“希望”二字可以看出,“丁香一样”的姑娘只是诗人意念中的存在,她也许近在咫尺,也许远在天涯,诗人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这里的诗人“我”、“丁香”和“姑娘”也是整首诗的主题意象。尤其是“丁香”意象,可以说,它是作为诗歌的核心意象而贯穿始终,几乎每一节中都有这一意象的影子。实际上,这一意象的出现也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忧郁,或者借用诗中的词语叫做“愁怨”。

上一篇:《雨巷》人物形象分析下一篇:《雨巷》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