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主题分析

2018-07-20雨巷

  写作《雨巷》时,诗人只有22岁,虽说当时的他确实有过激进的革命思想并确实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但从《雨巷》来看,诗歌表达的思想主要还是一种诗人的浪漫情感,诗人的气质完全压倒了革命青年的理想追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雨巷主题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一、戴望舒的《雨巷》,算得上是一首清新、淡雅、美丽的小诗。

  按常理,理解起来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但是,由于它在诗意表达上的某种朦胧性,使得这首小诗的主题意旨在许多人的感觉中竟然变得有些复杂。比如,人们在谈到《雨巷》的主题及其诗中姑娘形象的含义时就有多种“版本”。① 其一、把《雨巷》的主题与1927年中国革命的低潮联系起来,认为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体现了一种找不到前途的痛苦中的彷徨迷惘。其二、类似于这种“前途”说的还有相反的观点,如认为《雨巷》里的丁香姑娘,“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或颓唐,她是冷漠和高傲的,……没有低下人的尊贵的头”,也就是说,丁香姑娘体现了一种坚定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其三、有人认为“姑娘”代表了当时年轻诗人对于爱情的一种期待,是诗人对爱情理想的一种倾诉,理由是诗人在写作《雨巷》时以及之前,就已有了“爱的萌发和爱的情愫”,所以,诗中的“丁香姑娘”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其四、“姑娘”可以视为诗人生活理想中的一种象征,代表了诗人对未来理想的一种期待。 …… 这些观点称得上是众说纷纭,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该如何面对这些观点?应该是研究者们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人们常说,“诗无达诂”“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还有更流行的说法,“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是,这并不等于诗歌(也包括任何文学作品)解读可以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开放”状态,尤其从中学语文教学角度来看,这问题不可小视。因为现在普遍使用的这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语文》教材,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主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以至在高考试题中也常有这种“开放式”的题目,主张学生答案可以不拘一格,观点可以人言言殊,只要言之成理就行。这种教学理念的一个基本理论依据就是不可限制学生的思想,应该鼓励学生自由思想,畅所欲言。一般而言,这种理念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其中存在的“误区”却不可不察,所谓“过犹不及”者也。因为无论如何“开放”,还是得有限制的,绝不可能允许“天马行空”般胡思乱想,所有的“开放”思想都必须尊重文本的基本意旨,都必须在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上展开才行。尤其对于阅读量、理解力都尚浅的中学生来说,教会他们立足文本,尊重文本,全面、理性的解读文学作品,更是教学目标之重。

上一篇:《幽幽一扇窗》阅读答案下一篇:《雨巷》主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