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雨巷》优秀教案

2018-07-20雨巷

  【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高在此前已积累了一定量的中国古典诗词,但诗歌的阅读,大多还只停留于读懂字面意思以及熟读成诵的阶段,并未深入诗歌意境,用心体会诗人情感。因此,在教学时运用诵读的方式,老师从旁点拨指导,学生反复朗诵鉴赏诗歌之美。

  【教材分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收到这首诗以后说这道诗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雨巷》中那条悠长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像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朦胧幽婉的美感。

  《雨巷》作为“五四”后区别于传统诗词的新诗,《雨巷》仍然保留着古典诗词的许多特征,如典雅的意象、音韵谐美的诗歌语言,以及高下抑扬、回环往复的内在情感结构等,这些特征构成了本诗精致幽美、委婉悠长的独特韵味。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画面美、音乐美,从而体会整体意境所呈现的朦胧幽婉之美。

  2、了解诗中 “丁香”“雨巷”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及文本象征手法的运用。

  3、学会划分诗歌节奏,标出押韵,进行朗读训练并背诵全诗。

上一篇:《雨巷》新课标教案下一篇:戴望舒雨巷默默彳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