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读“赠”“伦”两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会默写古诗。
3、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诗情。
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们有最要好的朋友吗?感情怎样?谁来说说?生:(略)
师:是啊,朋友之间的真情值得珍惜!在古代也有两个人,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很好。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32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古诗三首中的其中的一首 ——《赠汪伦》。板书课题:《赠汪伦》。
2、释题:师:“赠”会读吗?“伦”呢?读一读。“赠”什么意思?赠给谁的?谁来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3、简介作者: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板书:李白。你们了解李白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李白的简介)
4、《赠汪伦》诗的由来:师: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么来的吗?请看大屏幕,教师解说。
二、品读诗文,激发想象。
1、配乐朗诵。(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认真听。)(播放课件)
2、解读第一句。
师:谁来读第一句?生:(略)
师:这一句你们读懂了什么?生:(略)
师:“舟”是什么意思?“欲”呢?“行”呢?生:(略)
师:齐读一遍。这句要怎样读?生:(略)
师: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朋友汪伦,他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我们一起读,来吧,开始!
3、解读第二句。
师: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接着读?生:(略)
师:这一句你们读懂了什么?生:(略)
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踏歌”呢?生:(略)
师:这句诗该怎样读?生:(略)师: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们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从哪里看得出?
生: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洋溢着热情。从“踏歌”可以看出。
师:是啊,多感人!多意外!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带着一种意外,和感激的心情来读。谁来读这句?
4、总结一二句。
师:同学们,你们们看这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生:(略)
师重复同学的回答,板书:-------行-------闻-------,并指出这两句是“叙事”。板书:叙事
5、激发想象。
师:好,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回到李白那个年代,回到汪伦送别李白的那个场景,去亲身体验一些他们离别时的情景。教师指出:可以从动作、神态、语言、离别的画面去想象。
师:谁来说说?你们想说那个方面?生:(略)(动作,可表演)
6、解读三四两句。
师: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作者没有把动作、神态、语言、画面写到诗句里?(生可能疑惑不解)
师: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一方面,诗句讲究凝练,不枝枝节节,另一方面,对于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而言,再多的语言也是苍白的,再多的言辞也是无力的,再多的表达也是多余的,他们只有默默相视对方,唯有任桃花潭的水静静的流淌,以此来叙说着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齐读三四两句!
师:这两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它的意思:虽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却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师:“不及”什么意思?生:(略)
师:这句诗还可以怎样理解?
生2、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生3、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怎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呢?
师:这两句诗你们还读懂了什么?生:他们的感情深厚。
师: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板书:-----深-----送----。谁来读这两句?生:(略)
师:这两句在语调上应该怎样读?生(略)
师总结:第三句要读成升调(示范),齐读!还不够深,再读!对了!第四句要读成降调,(示范),齐读!还没降下来,再读!对了!这样一来形成了对应回环,给人语意完整的感觉。
师: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还要用什么语气来读?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生:饱含深情!
师:是啊,饱含深情!这就是“抒情”。板书:抒情。想不想再读这两句诗?站起来读,好吗?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