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文学思想

2018-07-20张爱玲

  导语:《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小说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婚姻遭遇。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该小说的文学思想。

  一、人物的抗争

  许多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迪,崇尚浪漫的、自由的爱情,抵触父母的包办式婚姻。子君就是代表之一,她将自由的爱情、高尚的追求及稳定的婚姻树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毫不犹豫地踏出封建制的父权家庭,然而心生厌恶导致她在建立完新家后逐渐丧失了不断进取的动力,可想而知,家庭的支离破碎是这个所谓新家的最终结局。丢失爱情无所依靠的子君不愿堕落,选择回到曾经想逃脱的旧家庭。但是子君并没有得到家庭的庇护,而是掉进了让人无法忍受的魔窟,面对扑面而来的流言飞语,最终她选择死亡。白流苏在面对婚姻时明显要比子君坚强。白流苏在小说《倾城之恋》开头就介绍到,她在20岁左右时结束了婚姻生活,是一个离婚七八年的女性。传统社会家庭中的女性应该做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遵守三纲五常”的标准,做一个相夫教子的贤惠女人,然而倔强的白流苏并没有向失败的婚姻投降,也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世人无法接受的离婚来结束婚姻。对于封建守旧的唐家和百家,离婚必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是流苏没有后悔,她用自己仅懂得的一点法律知识,义无反顾地选择人身的自由、活着的尊严。为了赢得生活的尊严,不管面对多大的压力,她也要抗争,与家人抗争,与命运抗争。这样的流苏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是勇敢的、坚强的。在知道流苏的前夫病逝的消息后,流苏的三哥想让已离婚七八年的妹妹回去守寡来度过余生。面对家人的言语,流苏强烈地反对。这再一次证明,白流苏具有白公馆其他人不具有的法律知识,新文化影响着她的思想。也可以这样说,虽然生在封建守旧的家庭,但是白流苏拥有区别于旧家庭的思想意识。不愿将自己的青春、一生葬送在一个不如意的婚姻中,一个失败的家庭中。或许为了生活的尊严,又或许为了自由的爱情,白流苏选择了与命运抗争,与生活抗争。白流苏也是在这第一次抗争中成功出走了,并代表新式女性的勇敢、坚强和无畏获得了暂时的胜利。

  小说中刻画的白流苏,有一丝的倔强和不向命运低头的抗争精神在其内心深处。和社会里守旧的人一样,流苏也有守旧的思想,然而作为“白家另类人”的她是唯一能够接受并认同当代新思想的人。在那个时代,没有人稀罕青春,而流苏不情愿自己的青春在后悔中度过。在当时人的眼中青春有的是:新生儿的不断生出,他们拥有一切新的事物。面对自己已有的资本,流苏决定抓住青春的末班车,树立起要为自己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当流苏的家人陪同宝络去见范柳原后,所有人在回来后都对白流苏抢尽风头而抱怨。流苏要让所有人知道即使离过婚,她也并非是他们眼中的残花败柳。面对大家的语言侮辱她不屈不挠,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不但让她出了一口气,自信起来,而且这也是范柳原青睐她的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脱离让人无法忍受的白家,流苏更加迫切地想要抓住范柳原,渴望获得真实可靠、稳定的婚姻生活。如果追求自由的爱情是流苏的第一次抗争,那么这次的抗争并不是完美的,而是选择退而求其次,流苏认为生活必须要有保障,这个保障就是婚姻。然而造化弄人,流苏遇到了看腻异国风情,想要尝试传统中国式的女人的不安分的花花公子范柳原。范柳原不想束缚于婚姻,而是想找个花瓶式的情人来满足他精神上的爱情。怀有各自想法的两个人谈起了忽左忽右的爱情。流苏不愿当范柳原的情妇,最终这场恋爱宣布失败。流苏宁可放弃曾是救命稻草的范柳原,也不要没有婚姻保证的情妇身份。面对爱情失败,上海是不屈服的流苏唯一能回的地方。但是白公馆对于她来说毕竟不是能够治疗伤口的温情家园。这也决定白流苏的抗争只是暂时的,底气不足的抗争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上一篇:张爱玲《倾城之恋》的艺术特色下一篇:鲁迅《无题》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