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语文教学教案

2018-07-16朱自清

  《春》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 教学背景分析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一) 教学内容分析《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它像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一幅生机盎然、五彩缤纷的风景画,一曲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赞歌。

  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和带给人们的希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春光, 辛勤劳作,奋发向上,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 1.由于《春》是七年级的课文,学生刚刚从小学步入到初中,对初中的学习方式还不是很适应,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处。

  因此,我采用了直观并且容量大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大量的春天图片应用到多媒体中,把同学们引入到一个春的王国里,去领会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魅力。

  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掌握课文的内容,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做了好多前期准备工作,针对初一的学生表现欲强的特征,在背诵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男女同学比赛背,这大大激起了学生们学习的欲望。

  在后面的“知识拓展”这一环节中,同学们把自己找到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好段读给同学们听。

  2.从最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改革来看,各类开放性的试题大量出现,也明显重视了创新思维的考虑,我想这也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尤其是阅读教学。

  所以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3.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刚升入中学时,普遍阅读水平较差,不读文章,随心所欲的答题,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的作用不会把握。

  (三)教学方法、手段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

  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

  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

  《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

  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

  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

  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

  3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

  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

  问:指出问题。

  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

  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

  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三、本课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

  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 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用文字叙述或表格形式表示,应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建议配以教学流程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课堂引入同学们,我们现在正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这是为什么呢?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

  1. 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

  2. 百花齐放 小草发芽3. 冰雪融化 燕子飞回4. 阳光明媚 姹紫嫣红5. …… 1此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二、整体感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两遍。

  1.第一遍看课文听读录音。

  2.第二遍边听录音边闭上眼睛想像春天的美景。

  现在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

  一遍、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

  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

  ”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标中的c点,也为教学难点铺平道路。

  三、字词教学,作者简介 1.难字难词2.作者简介: 1.提出并解决生字词。

  2.学生相互补充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2.此步骤要求在预习时自己查找资料完成对朱自清的认识,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

  四、欣赏春色之美。

  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作如下的质疑,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1写春草作者为什么却写孩子们的嬉戏?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句话的前后都 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4春风是无形、无色、无味,但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把它写的有情有感的? 5写春花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作为对学生思考不足的补充。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能够由点到面,将零散的景物及特点集中。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2.要求: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

  3.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

  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

  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让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及同学的质疑。

  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的c点和情感目标。

  五、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让学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读,品味它的语言。

  另外,进行朗读比赛,各组推荐二到三名同学朗读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读较好的同学作评委,进行打分评比,最后作全班配乐朗读。

  在这过程中,我还用了这样一个句式:“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学生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

  精读,通过比赛朗读、配乐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激起学生自主的活动,设计的句式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

  六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寻找美 同学读完《春》,从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够从文学作品或记忆中找出描写春的优美词句。

  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 设计此题步骤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我还准备印发一些有关“春”的名句供他们欣赏。

上一篇:给奥运会的一封信下一篇:写给自己的一封信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