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叠词的作用,欢迎阅读,
篇一:朱自清荷塘月色叠词的作用
在《荷塘月色》里,作者运用了许多叠字叠词来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如:
用“田田”来形容荷叶的密度,
以“层层”来表明它的深度,
用“曲曲折折”来表示荷塘的广度。
又如“蓊蓊郁郁”是“蓊郁”这一双音节词的重叠,不但说明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浓重的气氛;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是远近高低的连用,极写了荷塘四面树丛之茂密。
这种例子很多,简直俯拾即是,这些多样形态的叠字叠词不仅富有艺术表现力,而且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总之,《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是达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同时,读起来又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有音乐美的感觉。
篇二:朱自清荷塘月色叠词的作用
《荷塘月色》全文一共有26处运用了叠词,并且运用得都很准确到位。所叠的词有名词﹑形容词﹑副词及量词。所叠的名词有:日日﹑星星等等;所叠的形容词有:蓊蓊郁郁﹑阴森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等等;所叠的副词有:静静地﹑悄悄地﹑轻轻地等等;所叠的量词有:层层﹑缕缕﹑一粒粒等等。
一篇篇幅不算太长的散文,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么多的叠词,实为罕见。那么,朱自清先生他为什么会用这么多的叠词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由:
第一:喜欢用叠词以表情达意,可算是朱自清先生进行散文创作时谴词用语的习惯。除《荷塘月色》一文以外,还有多篇散文也大量地运用了叠词。例如: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选自于《春》)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象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选自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选自于《匆匆》)
……
当然,他的散文有大量叠词存在的地方远不只这些,还有许多许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地列举了。多用善用叠词成了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的一大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