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醉翁亭记》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8-07-17醉翁亭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二、难点、重点分析

  1.第1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

  分析:第1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情怡山水的太守定的。

  2.这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分析:这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接着写琅琊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3第2段包含几层意思?

  分析: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日出……四时也。”写山间朝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色。②“朝而往……无穷也。”写太守来此,无论春夏秋冬,都能欣赏“山水之乐”,其乐趣无穷无尽。

  4本段描写山!司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分析:本段描写山;司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5第3段包含几层意思?

  分析:本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于……滁人游也”描写滁州百姓来此游山赏景一路上的欢快情景。②“临溪而渔……太守醉也。”描写太守与众宾客在此食野味,品冽酒,戏射下棋的“宴酣之乐”。

  6.这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分析:上段写太守观赏四时不同之景“而乐亦无穷”,写了太守之乐的一因。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欧阳修在滁州写的另一文《丰乐亭记》中有言:“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7.这个结束段写了两个重要内容,是什么?

  分析:这两个重要内容是:①太守自有为人所不知之乐,此即第3段所写的观赏山间四时之景之乐,尤其是第4段所写的见到滁人游山、与众宾客宴酣之乐。这个内容是全文主旨所在。②太守就是庐陵的欧阳修。篇末点出文中主人公太守即文章作者本人,至此,读者可知本文并非泛写山水,虚拟故事,而实乃欧阳修谪居滁州的生活、思想的写照。

  8.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怀?

  分析:本文抒写了作者“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的旷达情怀。

上一篇:《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下一篇:背影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