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2018-07-20醉翁亭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并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熟读课文

  1.了解作者:《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2.听读。(教师播放录音)

  要求:学生在听录音的时候把不知道的字注上音。

  3.正音。

  (教师在黑板上把以下字写出来,然后请同学上来注音,查看学生听读的效果。)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4.全班齐读课文,读完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做点评。

  (点评时,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文中一共出现了21个“也”字,读起来的语气是不同的。有表示陈述的,有表示肯定的,还有表示感叹的。另外还要注意25个“而”字,一般来说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5.学生互读课文。

  6.全班再次齐读课文。

上一篇:《醉翁亭记》教学案参考答案下一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