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翼而飞的成语解释

2018-10-01成语大全

  【汉语拼音】

  bù yì ér fēi

【名词解释】

  “不翼而飞”之“不”,【典故来源】作“无”。翼,翅膀。“不翼而飞”指没有翅膀也会飞走。原比喻消息、言论等不待推广便迅速传播。#语本《管子.戒》。后来“不翼而飞”多用于比喻物品无故遗失。“不脛而走”

【典故来源】

  《管子.戒》

  管仲復于桓公曰:“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无方而富者生也。公亦固情谨声,以严尊生,此谓道之荣。”桓公退,再拜请若此言。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庄子.人间世》、《战国策.秦策三》。

  (2) 管仲:管夷吾(?~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齐国人。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桓公尊为仲父,为法家之祖。諡敬。亦称为筦子、管仲、管子。

  (3) 桓公:齐桓公(?~西元前643),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庄王五十一年,以襄公无道,出奔莒,其后襄公被弒,乃归国即君位,任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霸之首;管仲亡后,怠忽政事,宠幸佞臣,霸业遂衰。在位四十二年,卒諡桓。

【参考资料】

  《庄子.人间世》

  绝跡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偽,为天使难以偽。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

  《战国策.秦策三》

  今君虽幸于王,不过父子之亲;军吏虽贱,不卑于守閭嫗,且君擅主轻下之日久矣。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

【典故说明】

  “不翼而飞”原作“无翼而飞”。据《管子.戒》记载,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桓公有年春天打算去东海边出游,再转往南边。消息传出后,有人便说:“桓公这次出游,有如古代贤王出巡。”桓公听了十分不解,便请教大臣管仲这话是什么意思。管仲说:“古代贤王春天出巡是为了体恤民情,视察农事是否顺利,这关乎国家的民生大计,而不是为了游玩。如果为了游玩而劳民伤财,必定会引起民怨,导致灭亡。”桓公听了一直点头称是。管仲又劝諫桓公说,他贵为君王,所说的话传播速度很快,即使没有翅膀也会一下子飞到千里之外,告诫他一定要谨言慎行。后来“不翼而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消息、言论等不待推广便迅速传播,后来则多于比喻物品无故遗失。

上一篇:《世说新语》的教案示例下一篇:钢包的解释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