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课文教学案例与反思

2020-04-26教学反思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它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是教师的失误,可能是师生(生生)的矛盾,也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估不够等等。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发挥教学机智,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并妥善处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案例】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重点阅读课文,它引导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可是到了一个环节,我问:“课文哪些地方抒发了这些感情?哪个词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建筑长城的艰辛?谁来,说说吧!”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寂了下来,学生们或皱眉,或摇头,有同学举手回答都不到位,乱猜。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这样下去不行,以后的'教学任务怎么完成?怎么办呢?课总得上下去呀。俗话说,急中生智。此时,我脑中灵光一闪,有了!我把这句话放下来,通过别的句子的分析理解,再回到这句上,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不但加深了理解,还在感情上得到了升华。

  【教学反思】

  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本案例便是如此。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灵感便会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教师便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当时头脑发热,将学生训斥一番,只会形成师生情绪的对立,课堂氛围的紧张,不会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我在备这一课时,就根本不觉得让学生理解这句话是一个难点,反而觉得只要教师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很快说出来。因此,完全没料到学生会出现思维障碍,出现冷场。后来,我调节了教学步骤、方法,这样的随机应变,打破了僵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多么重要。

  当然,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长期坚持,循环往复,经过艰苦磨砺和用心领悟而来的。它像一个人的语感一样,是属于个性化的范畴,是一种驾驭课堂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 《长城》课文教学案例与反思】相关文章:

1.课文《长城》教学反思

2.《长城》教学案例及反思

3.《长城》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4.《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5.课文《长城砖》教学反思

6.课文《影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7.课文《长城》教学反思范文

8.有关课文长城课后的反思

上一篇:关于《长城》的教学反思下一篇:《长城赞》的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