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教学反思

2020-06-22教学反思

  《一双手》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语言细腻,情感真挚。为大家分享了《一双手》的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一双手》教学反思1

  3月21日,我承担了市级高校课堂实验评估验收公开课《一双手》。这节课设计的初衷是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以及四年级应试的要求来解读文本、训练能力,一堂课下来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现就这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三单设计质量高。

  “一案三单”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上学生自学课文的效果。在上课前,我就细致研究教材,在生成单上设计了四个问题:“这双手的特点”“这双手怎样形成的”“那些数字给你留下了印象”“通过这双手表达了什么”。问题的阶梯度把握很好,逐步深入,涉及重难点。

  二学生敢于追问。

  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生成单上的四个问题远远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培养学生的追问能力。课堂上学生的这一能力极大地得到展示。敢问是一种能力,要循序渐进地去培养。

  三、教师调控能力强

  这样的课堂虽然说回归到学生的手里,但是老师的调控能力是不可少的。一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教学目标老师最清楚,所以需要调控,其次,课堂中学生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会不断的生成问题,而这些生成问题,学生不一定都能解决,所以需要老师来点拨。

  不足之处:

  1、评价不能随时随地,应该在适合评价的时候,及时给予评价,这样会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参与,自由发表意见。

  2、时间的把握还要加强,整体而言,课堂上前紧后松。

  3、学生自主追问能力还要加强培养,。时学生在愿意追问的基础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以上这些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如能坚持,我想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解题能力必然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一双手》教学反思2

  三月十二日,我讲了《一双手》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从手的角度写张迎善的巨大贡献,赞美普通劳动者勤劳坚韧、敬业的高尚品质。这节课设计的初衷是结合学生认知实际以及四年级考试的要求来解读文本、训练能力,一堂课下来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迅速把学生引入课堂。本文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我延续第一课的知识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孩子们,手能传递亲情,传递友爱,手还能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接着我话锋一转说,有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知道主人用它干了什么吗?顺理成章的就把学生引进了课文的学习。

  二、大胆质疑,本文继续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初读课文后学生大胆质疑,针对主要人物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这是谁的一双手?这是怎样的一双手?他的手为什么会似半截老松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看到孩子能够大胆质疑我心中窃喜,知道孩子们学会了思考,我们带着问题学习就有了动力。

  三、教学板块清晰,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多维训练。这篇课文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分了三大板块:1、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2、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3、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这一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另外也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在这三个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紧扣文本进行教学,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始的整体感知和细读课文部分,注重听、读和说,后面的情感升华部分,注重读和写,这堂课听说读写贯穿始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四、解题方法指导到位,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在本堂课教学的三大环节中,每一个训练点教师都有明确的方法指导,稍微难一点的都有示例配合讲解,这样使学生能有章可循,明确一类题的解答方法。例如,在“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这一环节中,要求⑴找出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评注。⑵说说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可以用“这是一双        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方法:先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此手的特征,然后用文中的描写句印证。)

  如:这是一双天下第一号大手,你看:它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这里既有方法的提示,又有例句的参照,指向性特别明确。也便于学生操作,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紧扣文本提炼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表达能力。

  五、抓住标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文章最后有一个省略号,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续写的还好,比如“我看到了一座座翠绿的山,蓝天白云,清澈的溪水在林中流淌,小鹿在河边散步......”本环节升华了主题,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张迎善植树的意义,在心里也更加敬佩这名林业工人了。帮学生确立了真确的价值导向。

  以上这些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如能坚持,我想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解题能力必然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一双手》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尽管朴实无华,但对于学生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产生敬佩之情实属不易。

  围绕这几个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手”的外形,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

  (1) 首先通过抓7个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句子,感受双手的坚硬粗糙,宽大以及伤痕累累。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⑴找出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评注。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可以用“这是一双        的手”的句式来交流。重视了学生的自学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进而理解手的特点,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把握了课文的.中心。他们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扎室,在无意中体会了文章的中心。通过量我们手的大小,与和张迎善的手相同大小的图形直接接触对比,非常形象直观地体会到这是一双天下第一号大手。同时,鼓励孩子把自己对这双手的体会用个性化的朗读表达出来,通过个别生读、想读的读、男女生互读、师范读生想象后再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

上一篇:课文麋鹿的教学设计范文下一篇:教学反思《一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