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教学反思

2020-07-03教学反思

力学教学反思

  力学不仅是物理学中的经典学科,也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下面是关于力学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篇一:理论力学总体教学反思

  理论力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系统性较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密切,想要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必须适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有助于灵感的闪现,创设愉快的情境氛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良好的思维情境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迫切探求新知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敢想善思创造性学习的情境。这种情境的产生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我们坚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做到“六让”,即:让学生独立观察,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动口表达,让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标新立异,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诱导、激励,如“为什么”和“扩散性提问”,如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可能性,除此之外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创造一种宽松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灵感,积极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思维过程和思维特点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发现过程和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1.注重思维过程和特点的训练

  思维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迂回间接的途径寻求问题答案的认识活动,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活动,它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等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思维活动的特点,加强对学生思维活动间接性和概括性的训练,精选精讲授课内容,着重讲清“问题是什么”,“问题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此问题的现象反映了什么”,让学生通过思考掌握基本概念,弄清基本知识、基本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在每章节结束后将所学的知识总结概括成一幅思维流程图,形成一个高层次的概要性认识,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例如:在讲静力学内容时,着重讲解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力系的简化和力系的平衡,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成一幅思维流程图,并对图进行反思与引申,提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内效应时其内部还会产生什么,物体变形的形状与外力有无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当力系中所求的未知量多于所能列出的独立平衡方程数时,如何求解等问题,为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内容教学埋下伏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2.教授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教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有可能开辟一个新天地,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用归纳、类比及逆向思维的方法分析教材,深化理解教材。如:在解决平面一般力系问题时,常常将其分解成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问题来求解。组合变形中复杂的变形问题可以分解成简单变形问题的组合进行求解,作复杂的弯矩图可以分解成一个个简单荷载的情况后,用“叠加法”求解等。由此就可以归纳出在一定条件下,复杂问题可以分解成简单问题的组合来求解的思维方法。再如:讲材料力学内容时,常将各种杆件变形形式进行类比,将相应的各截面应力分布情况进行类比,将求结构变形、位移的方法进行类比。讲理论力学内容时,将平动与转动进行类比,将力对点的矩与动量矩进行类比,等等。使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多观察勤思考的思维习惯

  敏锐的观察力和多角度的思考是培养思维灵活性、广阔性的重要基础。开展一题多解的分析讨论和集思广益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一题多解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求解同一例题采用不同的基本方法,二是虽采用同一基本方法,但在求解某一关键步骤时,所选择的途径和运算技巧不同。开展一题多解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并进行广泛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二:力学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复习课有时候却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时,学生则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科学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科学技能、科学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科学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科学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的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学时,可以根据解答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力的相互性等知识点,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去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科学、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科学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科学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呢?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科学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如何实施呢?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科学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科学方法?体现了哪些科学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

上一篇:液体压强教学的反思下一篇: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