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学反思(精选8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学反思(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学反思1
一.分层次的朗读教学贯穿文章的始终。
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朗读贯穿整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
1,让学生初读课文,根据“铭”的特点,将文中的韵脚找出来,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语言特点,产生整体感知。
2,学生再读,体会骈体文的句式上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本文语言的特点。
3,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情感。读后学生带着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点评,对什么地方应该重读,什么地方应该轻读,什么地方应该停顿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读课文,就不仅读出了情感,更读出文章的韵味。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4,学生观看视频,听配乐朗读,加强朗读的节奏感的把握,并通过视频感受陋室的环境等,
5,全班齐读,配合视频音乐,再次感受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这样的几轮朗读之后,学生已能当堂背诵,而且并不太有文字难度的文章,已经理解得比较好了。
二.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铭”的文体形式,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知道 “铭”的特点,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导入部分以让学生说座右铭的方式,既起到激励同学们的作用,同时自然的引出“铭”,了解是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巧妙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逐步走入文本
精心设计问题,“陋室到底陋不陋”,让学生发散思维,撒下大网到文中寻求答案。在寻找答案的同时,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答案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运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呼应把它连接在一起,融汇贯通,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不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从屋外到屋内,从景-人-趣,一步步地随着学生自主地交流探讨深入进去,使学生在深入的过程中理解全文。
四.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
在介绍作者及其背景的环节中,让学生资料展示,到前面将自己认为重要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并书写关键词。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提炼关键词的能力。在疏通字词这个环节,我改变了以往以老师串讲为主的方法,而采用同学互相质疑、解答的方法,鼓励学生从书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将认为重要的或疑问整理到便利贴上,同学们互相解答。对于重、难点教师适当点拨、强调。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五、课外延伸采用了小辩论的方式,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引导。
结合刘禹锡的“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提出疑问,“当今社会这种处世态度是否仍然可行?”
学生辩论将课堂推向了高潮,但略微遗憾的是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在学生情感价值态度观产生偏颇时更好的进行引导,这样就可以真正的将教师教书的同时,更能要育人的目标落实到实处。
顺应教育体制的改革,遵循“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本节课一如既往的延续了我常态课的教学思路,学生们适应,我也觉得顺手,没有因为是公开课而作秀或造假。学生们愉悦于作为课堂主人的成就感,我开心于作为教师的轻松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足正是今后教学中应该反思与提高的地方。我会沿着“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的教育改革思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打造出真正高效的课堂!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学反思2
5月30日上午,我在东方市民族中学与海师附中的蓝茂福老师同样上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这一课文。
我们按照活动工作人员的安排,面对的学生都是来自同一个班,学生的整体素质,用他们的语文老师的话来说:语文底子不大好。
教学活动开始了,由我在第一节课先给这个班的25位学生上课,蓝老师在第二节课给另外的25位学生上。在上课之前,我按照我事先准备好的程序进行,首先借助《打扫阳光》的故事,想借机跟孩子们拉近关系,鼓励他们敞开心扉积极配合我。在给他们讲故事的时候,我虽然做到了故事讲述完整,但是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没有做到故事的讲述必须注意的技巧,因此,在这一环节里我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可以从后面正式上课学生们的反应情况可以得知。
接着,课文的导入。在这一环节里,我本来的设想是先提示学生把“座右铭”的特点与课文的页下注释①进行对比,归纳一下“铭”这一种文体的特点。但却有大部分的学生不知道这一注释对“铭”的解释是什么意思,由于时间的关系,想着接下来还会有很多东西要讲解,因此,就提示他们看着课本的注释给他们进行归纳。这一点,我没有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而是代替了他们。
然后,在课程的进一步教学中,第一,我对本文的写作背景(刘禹锡被贬遭欺写下的三句话: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垂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没能够用自己的特长(毛笔字)形象的展现出来,对学生的背景把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第二,在与学生们短暂的接触后,确切深知他们的语文知识水平令人深忧(他们有的连声母韵母都分不清)。在分配学习任务(由于本文共有9句,因此我安排他们每三人负责本文的一句翻译,单剩下来的一位男生与我共同对本文的最后一句进行翻译)这一环节中,令我欣慰的是,他们的合作精神是我在平常的教学中表现最好的,他们丝毫不比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差,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对文章的理解翻译比预期的要好!但当我还沉浸在自我陶醉中的时候,评课老师们对我的质疑——课文比较浅显,有些句子可以忽略不翻译的,而我则在上面浪费时间,不应该!我对此也确有反思体会,我想,这就是蓝茂福老师的真知灼见——我们怕学生不懂,所以“包办”他们的一切,最后导致他们的“懒散”。第三,由于事先的教学设想与教学实际的差异(他们是初一的学生,我所教的这篇课文是初二第二学期的,而且我这节课的重点是翻译课文,他们的文言文知识储备还不够),本来准备用一节课45分钟完成的教学任务我得要花90分钟才可以完成。这让我从蓝老师的课当中得知,多媒体教学对教学效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这一次活动中,除了以上我的反思所得,我还收获了这些至宝:一是,始终要相信自己,勇于战胜自己!因为我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畏畏缩缩,总是担心这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放不开手脚。但这一节课,我没有半点怯场,我终于战胜了那个胆小的我。二是,得到同行们的指正。闭门造车,限制了我的教学发展,同行们的真诚指点让我得知自己的缺陷。比如:八所中学文周仁老师对我本节课的建议、民族中学陈青梅老师对我本节课的质疑、同台切磋者蓝茂福老师对我本节课的直言以及活动组织者张所帅老师对我本节课的点评等,都让我从中获得启发。三是,让我真正懂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只有真正落实到 “读”,学生们才能够理解文章,我们教者才会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越教越有盼头,学生越学越有味道!四是,不用小瞧学生,应鼓励激发他们为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靠我们正确引导而充满色彩的,蓝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激励,让我见识了名师的风采,更见证了它的魅力!五是,教法要敢于创新,多思考如何教学有效。两堂课,如果不是亲身体验,我想,我不可能这样认为:蓝老师的胆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常规,反其道而用,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与蓝老师的个性有关,更跟他的独立思考有关!等等。
总之,这一堂课,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让我收获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我想,我只能够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思考教学中问题,我才可能在教师成长的路上走得稳、走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