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四年级气象学家竺可桢优秀教学反思

2018-07-27教学反思

  新课标颁布以后,我们的语文教学高扬“人文”大旗,却渐渐地淡忘了“语言”。其实,无论语文教学的任务如何变化,其基本的任务仍是学习语言。让学生将语言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试图体现一种流畅朴实的教学风格,既顾及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情感特点,又努力凸现语文课的价值追求,探寻“工具”和“人文”的视界融合。从导入到结课,体现学生主体,赋予学生广阔的阅读空间,引导他们潜心涵咏,诵读品味,想象表达,从而获得对语言文字深层意蕴的领悟,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无穷快乐和惊喜。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存在着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

  当学生找出了竺可桢记录本上记载的内容时,我提问:哪一处最有研究价值?我的意图是让学生说出这两个省略号。但当时课堂上出现了冷场,从学生的眼神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感到不知所措,他们无法理解老师到底叫他们干什么。其实这个失误就告诉我们课堂上提问一定要明确,不能太宽泛。后来,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就直接明确这两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个问题引出了“从 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加在一起有近千万字!”然后,再来感受竺可桢的“伟大”。

  对于这四个重点句的教学就单个来讲是成功的,但是总让人感觉缺乏一条能连贯这四个句子的线索。因此,在教学中让人感觉有此凌乱,同时也显示不出教学这四个句子的用意。显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句子也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在第二次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这些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那么我们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竺可桢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从课文中找依据,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这几个重点句。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了竺可桢的“伟大”,达到了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效果。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米芾学书》教学反思下一篇:二年级下册《雨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