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三个小板凳》教学反思

2018-09-02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一节融合廉洁美德教育的语文课《三个小板凳》已经上完了。这节课已经达到廉洁美德教育的目的,这我很高兴。

  但是,这毕竟是一节语文课。我们二年级正面临阅读训练的起步阶段,怎样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得益于语文课堂呢?这也是我们年组几位教师困惑已久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学习进步的机会决不能放过。于是忙向李校长讨教二年级语文课怎样上才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问题?一番谈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训练,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语文阅读能力!”一番学习,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训练的几点思考:

  一、语文训练要学会取舍。

  语文课堂上,训练要精,不要面面俱到,要学会取舍。

  例如:《三个小板凳》第一自然段是: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很少说话。有的同学笑他笨,老师也不喜欢他。

  我设计的问题是这段话有几句话?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你能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吗?如果是单纯的连接,意义不大,可以不练。如果是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概括段意,就要留下训练。回答问题不是目的,而“练”才是目的。

  我在第二自然段,设计这样一个训练:有一天上手工课,大家都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了老师,有的是______,有的是_______,还有的是___,它们可__!我顺势而为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有效地架设好阶梯,使学生顺利实现从“理解”到“运用”的跨越。这样的训练,校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学生已经理解的不教,学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必须要练的再练。语文教学才能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运用的实效性。

上一篇:二年级《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教学反思下一篇:二年级上册《爱唱歌的大叶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