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反思

2018-09-14教学反思

  上课之前,我认认真真地研读了教材,也参考了很多资料,几易其稿,最后决定从词语学习入手,由“自卫、进攻、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引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来统领全文,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再结合生活感悟“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然后进行小练笔,模仿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也是集合了各自的长处,发挥了新的作用,既加深对结尾揭示的道理的理解体会,又做到读写结合,运用语言。

  为了保证这堂课确确实实能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学前我精雕细琢了一番,还预设了每一环节的大致时间,便于及时调控,保证教学过程的完美。

  正式上课,我使尽浑身解数,也随时调控,努力按照进度按部就班完成每一个环节。可是由于容量太大,预设的最后一环节——理解结尾和练笔无法完成,只好顺着铃声点到为止。

  课后,我对这堂没有按计划完成的教学公开课进行了剖析,颇多收益。

  一、教学的设计,要关注学情。

  在设计教案时,我关注的更多的是文本,是教学的完整性,想在一教时完成所有内容,既要正确认读6个生字和16个词语,又要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学生理清发明家的思维过程,体会发明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最后还要学生理解文本揭示的含义,并结合生活中的应用加深感悟,最后是练笔。如此大的容量,只能草草走过场。这样的处理,自然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出现了预设的内容无法完成的现状。现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把预设的最后一环节——理解结尾和练笔放到了第二教时,这样有了较宽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对话文本,语言的训练落实到具体的相关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上,把对话与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阅读教学的本质回归,既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又能真正解决教学的难点。而在第二教时结合生活实践体会文章揭示的道理,安排练笔,也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感触一:教学不是教师的表演,不能为了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忽视了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关注学情是教学的根本。

上一篇:一次成功的实验优秀教学反思下一篇:《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优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