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简析
这篇课文虽然属于略读课文,但是内涵丰富。情节简单,对话较多。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材简析
课文改编自阿拉伯的一个民间故事,故事中提到了了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但是他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目标预设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么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对于提供给学生独立阅读的略读课文,更要体现这一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提示导学
1.设疑导入。同学们,在离我们很遥远的亚洲西部,有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国家,那就是阿拉伯,阿拉伯人和中国人一样,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阿拉伯商人有很灵活的经商头脑,早在一千年以前,他们就骑着骆驼,冒着风沙,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来到我们中国贩卖毛毯、宝石和香料,然后把金银和茶叶运回祖国。他们运送着沉甸甸的货物,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一次又一次地穿行,靠的就是一种能吃苦耐劳的动物——骆驼。
(课件演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有一次,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这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板书课题:16*找骆驼)
齐读课题。
2、提示导学。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谁知道略读课文该怎么学?(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学生自读“阅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