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联系重点词语学习解词的方法。
3.品析写景句段,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品质,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册书的最后一课《登山》(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一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它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出示,默读要求和概括内容的提示:课文主要写了()在( )的陪伴下,( )次经过一条( )的小路,来锻炼自己的( )。
生: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读后填空概括主要内容。
师:我们可以感觉到概括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二、中心句入手,重点词语中体会小路的险。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那就是在文中直接找到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
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多媒体出示最后一段,板书(中心句)
中心句中提到的我指的是谁?
生:列宁
师:通过预习你能说一说你对列宁的了解吗?(板书列宁)
生:介绍列宁
师:它又指的是什么?
生:小路
师:一位伟大的领袖为什么要害怕一条小路呢?
生:因为它很危险(师相机板书险路)
师:你从文中哪读出了小路的危险。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13自然段,划出表现小路危险地语句,读一读,做好批注。(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生:自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读“路宽只能容下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师:你能找出体现小路危险地关键词吗?(板书关键词)
生:峭壁,深渊
生:只能,一只脚,说明路很窄。
师:峭壁这个词,大家能理解吗?
生:摇头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理解词语的方法拆词法。(板书拆词)
大家看壁组一个词可以是什么?
生:墙壁,
师:峭字什么字旁,
生:山字旁,
师:说明它和山有关,那峭壁就是像什么一样的山。
生:像墙壁一样的山,
师:像墙壁一样的山,说明山怎么样
生:很陡
师:我们再来看深渊这个词。渊是三点水旁,说明它与水有关,深渊就是?
生:很深的水。
师:对。一边是墙壁一样陡峭的山,一边是很深的水,路有那么窄。在这样的路上走,害怕吗?为什么?
生:害怕,因为太危险。一不小心就是掉进深渊,没命了。
师:好,我们齐读这句话。还有哪体现小路的危险。
生:读“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
师:你能也通过关键词来分析小路的危险吗?
生:移动,说明不敢大步走,因为小路窄大步走就会掉下去。还有慢慢,碎小。
生:贴着,说明路很窄,必须贴着峭壁,不然就会掉下深渊
生:扭转,不去看,说明他怕看深渊,那样他就会更害怕不敢走了。
师:谁能表演一下。
生:采访一下你刚才走过来说明感受
生:害怕,怕掉下去。
师:我们齐读这段文字要读出紧张,读的要慢一点儿。
师:读的很好,巴果茨基已经走过几次这条小路了,还是这样的小心紧张,,那列宁第一次走害怕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害怕。从“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晕目眩了。”
师:你能找到关键词吗?
生:头晕目眩
师:我们也可以用拆词法理解这个词。
生:头晕眼花,头晕眼睛感到旋转
师:对,这说明列宁也害怕了。你有过头晕目眩的感觉吗?说能说句话
生:我站在十四层楼顶往下看,感到头晕目眩。
生:我原地转了十几圈后,感到头晕目眩了。
师:此时列宁该怎么办?
生:“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动脚步。
师:(多媒体出示)此时列宁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一定要坚持走过去
生:我作为一个领导人,可不能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