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被刺》教学设计

2019-11-18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印度人民对甘地的深厚感情,了解消息的深层内涵。

  2、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消息的结构特点,比较消息与通讯的不同,学会消息的写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感受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评价感人肺腑的人物——甘地。综合运用比较阅读,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消息的各要素,能分析消息的不同结构形式,能具体地区分通讯与消息的不同。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导语-主体-结尾)和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形式)

  2、比较消息与通讯的不同。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方法:感知课文,比较阅读、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1利用自习课时间要求同学们阅读课文《甘地被刺》P51页

  2利用自习课时间要求同学们阅读《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P57-60页

  教学过程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份报纸,请大家找出你最先看到的新闻标题和新闻内容,思考一下,何为新闻以及新闻的特点。

  生:各自读出自己手中报纸中的新闻,回答问题:“新闻就是写出新鲜的事;新闻要真实;新闻要吸引人,特别是标题……”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感觉,很好,下面我们来准确地概括一下:

  新闻是一种事实的信息,也就是说它的本质就是真实,我们说新闻新闻,为什么新闻姓“新”而不信“旧”呢,记者最忌讳“昨天”这个词,快是新闻的竞争条件,也是新闻的质量体现,也就是说快速是新闻的生命,那好,根据新闻的两个特点,我们可以给新闻下一个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板书: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特点:真实(本质)快速(生命)

  当然,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特写等文体;狭义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今天我们主要是学习的是消息这种文体。

  好,现在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关于新闻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书P58页从第二自然段看一直到59页中间那一部分,边读边画重点,2分钟时间,然后我叫同学来回答问题。好,现在开始。

  师:提问:新闻消息的结构有哪几部分?

  生: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师:完整的消息标题包括什么?

  生:引题、正题、副题

  师:什么叫做导语?它通常包含什么?

  生: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的一句话叫做导语,它包含五个“W”和一个“H”: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板书: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标题: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二)新闻结构

  1.关于导语

  现在我们用这些新闻的知识来看我们的课文《甘地被刺》,请同学们翻到51页。

  用三分钟时间通读全文。

  提示:想象你是在印度的一名记者,印度发生了什么事情?作为记者,你怎样对这一事件作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报道?(教师巡视课堂)

  三分钟完毕。

  师:好!记者们,回过头来,~~~同学,你来作一个现场报道?

  生:~~~

  师:~~~,你来评一下,他报道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说他报道得不好,如果让你来报道,你打算怎样报道?

  生:~~~~

  师:其实对这一事件最简短最直接的报道出现在文中第几自然段?

  生:(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

  师:它在新闻中称作什么?

  生:(导语)

  师:对,导语展示了新闻的核心信息,它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大家想一想,你看报纸与看小说的心理是不同的,看小说往往是慢慢来,高潮在后;而看报纸,我们最希望获得最关心和最重要的事实,所以消息的开头一般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把新闻的要点突出来。

  师:这些新闻要点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导语中的5个W和1个H,,现在我请同学来分解一下导语。

  ~~~同学,你来。

  生:~~~

  师:明确:人物(甘地),时间(今天,即1948年1月30日),地点(印度新德里)、,事件经过(行刺身死),结果(悲恸不安、惊恐欲绝、孟买骚乱)

  注意一下,这篇消息中的导语部分还缺少“何故”,其实,无风不起浪,新闻的发生总有原因,必须交代,有时原因过于复杂,如果在导语中加一大长段加一大段背景材料,把新闻的事实压在最后边,这好比一个人,别人想很快见到他的面容,而记者却用一层厚厚的布把他的面貌遮住,这不是太令人失望了吗?这叫做“埋没了导语”,为了使导语开门见山,所以有时候以独立的“新闻背景”加以配合,在导语中可能不出现。

  板书:导语:(1)甘地被刺,印度举国悲恸欲绝,孟买骚乱。揭示主题,开门见山。

  导语的作用:1.反应新闻的要点。2确定新闻的基调。3.唤起受众的注意。

  2关于主体:

  师:我们说消息的导语可以成为一条简讯,但是读者我还不满意导语中的信息,还进一步的了解,想了解事情的具体方面,作为记者,你能在哪一方面给我提供信息呢?也就是说你可以详细些什么?主体要做的就是把每个分句扩展为几个句子或一个复句,哪一部分不能扩展,也许就是你采访工作薄弱的地方,那么就从这个地方再去深入。(提问几个学生)

  生:~~~

  师:板书:主体:(2~15)甘地被刺的来龙去脉。时间、地点、凶手具体情况的叙述和补充

  师:好,同学们都是不错的记者,其实呢,我们的主体是对导语六要素作一个叙述和补充就行了。

  3关于结尾:

  师:主体叙述补充完了,如果你还想作一个结尾,那么你想这个结尾达到什么效果?

  大家思考一下,它有什么作用呢?

  提问学生。

  生:??????????????(引导学生解答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结尾?)

  师:大家谈了一些结尾的作用,现在我来明确一下

  1.只有当结尾能够加深读者对新闻的感觉和理解;

  2.能够深化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

  3.能够恰当地“旁人它事”、增加消息的信息量;

  4.或者是为“后续报道”作伏笔的情况下,消息才有必要写结尾,并尽力写好它。

  深化主题,后续伏笔。

  板书:结尾(第16段)噩耗使印度上下惊恐不安。深化主题,后续伏笔。

上一篇:《雪花》教学设计下一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