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是冯骥才在1981年写的泰山见闻之一,在文中没有着墨于泰山的雄姿和胜景,而是把目光投向挑货上山的山民,描绘了他们艰辛的劳作和惊人的毅力,赞颂了挑山工坚韧不拔的攀登精神。下面给大家分享《挑山工》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挑山工》教学设计1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快与慢”的第一篇课文。文章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与一位挑山工相遇、接触、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他们登山时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首先写“我”登山时看见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写“我”与一位挑山工交谈,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后写下山后画了一幅登山画,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励自己不断向前。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理解能力。
3.通过人物外貌,体会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难点
理解挑山工的语言;体会课文最后一句中“它”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课件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2、以读为本,读中悟理悟情。读,是语文课堂的基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
3、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注重学生自主理解、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略)
一、师生浅谈单元主题“快与慢”。
二、导入课文《挑山工》。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集中学习重点生字词。
五、梳理文脉,概括主要内容。
六、认识挑山工们登山特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七、了解作者关于挑山工的“不解之谜”(学习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挑山工是一群从事挑货上山的人。本文作者冯骥才为他们既写了一篇文章又创作了一幅画,通过阅读课文、欣赏图画,让我们初步认识了解了这群人。
2.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
诵读 平衡 朴素 健美 哲理
包蕴 陡直 攀谈 憨厚 登攀
咧开嘴 光溜溜 沉甸甸 黑黝黝
腾云驾雾 不解之谜 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
3.回顾作者的“不解之谜”。
师:挑山工泰山上随处可见。作为作家和画家的冯骥才登山时却把目光投向最不起眼、最普通的挑山工。这源于作者登山时留心了一个现象,他感到奇怪,成为了他心头的一个不解之谜。同学们,你们知道他的谜是什么吗?
师引导学生回顾挑山工登山的情形强调“谜”点。
二、精读感悟、体会人物形象
1.引人新授内容。
师:要想解开这个谜,我们得走近他们、深入了解他们,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作者有幸在泰山上结识了一位挑山工,在登山途中几次相遇,还进行了一番亲切交谈,最后不解之谜终于解开了。
2.初读,整体(3—5自然段)把握。
师:找找读读文中描写这个挑山工的内容,看看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这个挑山工?
生交流反馈。
教师梳理:外貌、语言。
【设计意图】对这一部分先整体把握,为后续的理解体会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奠定基础。
3.细读外貌,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请画出文中描写挑山工外貌的语句,体会他的形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可在书旁或稿纸上做批注,可以是几个词语或句子。
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
(1)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2)……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3)他浓眉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师引导概括:健美、朴实等。
【设计意图】认识了解人物,大都从直观外貌入手。由表及里,由易到难,这是认识规律。此处,可以通过文本阅读渗透写法指导——描写人物,外貌是重要内容。
4.精读“语言”,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1)师:这位挑山工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语言,他的一番话让“我”心悦诚服,消除了疑问。我们来看看他对“我”讲了哪些话。找找、读读、体会体会、做做批注。
(2)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么,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思考——
a.“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请把这句换一种说法(变为陈述句)。
b.“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
找出文中与之相对应的句子。
c.“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么,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体会、概括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d.“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请结合课文内容,想想游客与挑山工还存在哪些方面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是课文理解的重难点。教师设计几个问题,有条理,有层次地分解了理解难点,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速度并不慢”的原因和体会出挑山工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精神。
师生交流,体会人物精神品质(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师引导总结: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慢就是因为他们他们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5.体会最后一自然地的“它”的含义。
6.教师总结全文。
7.回顾全文,填空练习,领会文章主题。
课件出示:
回顾课文内容,动脑填一填
挑山工一番话让我( ),让我明白了他们的登山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原因。虽然他们( ),虽然他们( ),但是他们( )、( )、( );可不像我们游人( )、( ),一路上时而饱览壮丽的山色,时而( )时而( ),怎不被落在后面挑山工赶上、超过?
是呀,真正的“快”、最终的“快”,往往就取决于这种精神态度——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此处设计让教学由点回到面,由局部回到整体;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让学生感悟“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并受到思想启迪。
三、欣赏泰山风景,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数幅风景图画,激发对挑山工钦佩、赞美之情。
四、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读,起于疑,得于思,成于写。“写”是阅读理解的物化,“写”促进学生将美好思想情感不断内化。
(三)板书设计
挑着重担
挑山工 路程多 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速度并不慢
三、课堂反馈
教学设计适应四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课堂交流顺畅,互动频繁。学生成功掌握阅读重难点,课堂教学效果佳,基本达成预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