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鸟语》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山鸟语》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空山鸟语》教学设计1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二胡
教学目标:
1、认识二胡的外形,了解其演奏技法及音色特点。
2、听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根据乐曲的情感体验展开想象,感受并听辨“空山”、“鸟语”主题音乐。
3、了解不同乐器对“鸟类鸣啼”这一创作素材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根据乐曲想象音乐表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听辨两个不同的音乐主题并用动作表现。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
(一)聆听“空山”音乐主题
教师: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注意这段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学生:这段音乐是由二胡演奏的,速度比较慢。
(初听音乐,学生聆听乐曲中表现“空山”的乐段,感受速度及情绪,并展开想象。)
教师:同学们的耳朵真灵敏,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段音乐使你想到什么?
(再次聆听“空山”音乐主题)
学生1:我仿佛来到一条幽静的小路。
学生2:使我想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条小船在小河里荡漾。
学生3:音乐使我仿佛置身于夜深人静的夜晚。
教师:同学们真会听音乐,同样的音乐会让每个人产生不同的感受与联想,这里有四幅图片,如果请你为刚才这段音乐配上一幅画,你会选择哪一幅?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飞流真下的瀑布”、“万马奔腾的草原”还是“寂静茂密的树林”?先别急,再来听一扣,请你从音乐中找到最适合的图片。(课件出示四幅图片)
学生1:我认为是“寂静茂密的树林”,因为音乐很静,像一个人静静地走在树林里。
学生2:我认为是表现“飞流真下的瀑布”。
学生3:我反对,因为“飞流真下的瀑布”很壮观,但是这段音乐中没有这样的气势。
学生4:我也认为是“寂静茂密的树林”,这幅图很符合音乐的情绪。
老师:同学们的感受与作曲家不谋而合,这段音乐的确在表现寂静的树林,在这样空旷的树林里,轻轻地喊一声,都会听到回声呢!其实,作曲家已经用不同的高低、强弱地声音在表现“回声”了。让我们再听一听,当你听到回声的时候,请用动作表示。
(再次聆听“空山”主题,请学生感受音乐中对“山谷回声”的表现手法并用动作表示。)
(二)聆听“鸟语”音乐主题
教师:同学们,二胡可是一件很神奇的乐器,它不仅可以表现“寂静的山林”,还可以模仿许多有趣的声音。今天,老师用二胡给大家演奏一段,你们听,这段音乐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范奏“鸟语”主题,学生发挥想象,谈谈对这一音乐片段的初步感受。)
学生1:我听出了有二只小鸟在叫。
学生2:我听出了有很多小鸟在欢快嬉戏、玩耍。
教师:同学们都感受到音乐在表现“小鸟”,鸟儿们到底在干什么呢?
(老师再次范奏,请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
学生1:音乐有高有低,我感到音乐中有两只小鸟在对话。
学生2:我猜是两只鸟在相亲……(学生哄堂大笑)
活宝3:我觉得是两只鸟在比美,它们都认为自己最美,结果就吵想来了。
教师:你们能用动作跟着音乐表演吗?
(请学生随着音乐即兴创编到任,分组展示表演,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演奏二胡为学生表演配乐。)
演一演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都来自一首非常著名的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是我国民歌音乐的一代宗师刘天华先生创作的。下面,老师邀请大粗一起演奏这首美妙的乐曲。
(教师范奏全曲,请学生徒手模仿演奏。)
三、辨一辨
教师:在我们的民族乐器中,除了二胡,还有很多乐器可以模仿小鸟的歌声。请你们听听,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他分别播放由唢呐演奏的《百鸟胡凤》、笛子演奏的《荫中鸟》,让学生进行对比感受。)
学生:我觉得应该是唢呐演奏的(教师出示唢呐演奏图片)
教师:那让我们再来听听这段音乐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如果你听出来了,可以用动作表示。
学生:是由笛子演奏的。(教师出示笛子演奏的图片。)
四、画一画
教师: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到“小鸟乐园”参加“小鸟音乐会”。这里分别是由二胡、笛子、唢呐演奏的小鸟的歌声,请你们听一听,如果听到是二胡演奏的小鸟的歌声时,就请用长方形来表示,其他乐器演奏的小鸟的歌声就用同学们喜欢的图形表示。
(教师穿插播放《百鸟朝凤》《荫中鸟》《空山鸟语》的片段,学生听辨后用不同的颜色或图形表示。)
教师:在刚才的“小鸟音乐会”中,二胡的声音共出现了几次?
学生齐答:三次。
五、课堂小结
教师:在今天的音乐课中,我们认识并了解了二胡,知道二胡是一件了不起的民族乐器,同学们可以利用电视、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二胡和其他民族乐器的相关知识,相信我们的同学一定会爱上璀璨的民族音乐的!
《空山鸟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钟情于鸟鸣的原因。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把握,体会作者营造的祥和、自由和静谧的图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握作者憧憬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护自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