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尝试精神和自学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生会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从多角度思考实际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T: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学习小数的目的是什么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T:对,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出示练习题:
已知文具盒6元,练习本2元,小明想买一个文具盒和一个练习本,带10元够吗?
S1: 方法1.?? 6+2=8(元)8<10? 答:带10元够。
S2: 方法2?? 10-6=4(元)4>2 答;带10元够
二、 探究新知
1、从情境图中提炼有用的数学信息
T:为了奖励同学们的优秀表现,我们一起到“欢乐文具超市”去逛一逛吧!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S:削笔器2.8元,书包25.8元,文具盒6.8元,橡皮0.5元,圆珠笔1.2元,铅笔0.6元,笔记本2.5元。
T:一起来看看问题是什么?找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出示题目和问题)你手中有10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
还想买1个笔记本和1支铅笔,钱够花吗?如果换一支带橡皮的铅笔呢?
T:这么多数学信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S:有10元钱,一个文具盒6.8元,一个笔记本2.5元,一支无橡皮铅笔0.6元。
T:同意吗?谢谢**同学,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2、学生自主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汇报展示多种解题方法。
T:下面就请同学们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S:(独立解决问题,同桌交流方法)
T:(巡视指导,指名板书)
汇报展示:
解决方法:
方法一:6.8+2.5+0.6=9.9(元)? 6.8+2.5+1.2=10.5(元)
10> 9.9? 10.5>10
答:钱够花。 答:钱不够花
S1:文具盒花了6.8元,笔记本花了2.5元,铅笔花了0.6元,三个文具一共花了9.9元。10元大于9.9元,所以钱够花。换过以后,钱不够。
T:谢谢你。谁能概括一下9.9元求的是什么?
S:三个文具的总钱数。
T:把总钱数9.9元和什么进行了比较?(板书 总钱数)
S:10元。
T:10元是现有钱数。(板书)现有钱数>总钱数 ?
10.5表示什么呢?
S:换过铅笔以后三个文具的总钱数
T:(板书)现 总钱数>现有钱数
方法二:10-6.8=3.2(元) 10-6.8=3.2(元)
2.5+0.6=3.1(元) 2.5+1.2=3.7(元)
3.2>3.1 3.7>3.2
答:钱够花,换过以后钱不够花。
S2:先用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了6.8元,还剩下3.2元。再算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一 共要花3.1元。剩下的3.2元大于笔记本和铅笔要花的3.1元,所以钱够花。换过以后,则需要3.7元,比剩余钱数多,所以不够花。
方法三:10-6.8=3.2(元) 10-6.8=3.2(元)
3.2-2.5=0.7(元) ? 3.2-2.5=0.7(元)
0.7>0.6 1.2>0.7
答:钱够花,换过以后不够花。
S3:先用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了6.8元,还剩下3.2元。从3.2元中拿出2.5元买了一个笔记本,最后剩下0.7元。剩下的`0.7元大于铅笔的价格0.6元,所以钱够花。但是换铅笔以后,剩下的0.7元小于1.2元,所以不够。
方法四:10-6.8-2.5-0.6=0.1(元) 6.8+2.5+1.2=10.5(元)
10.5>10
答:钱够花,换过以后不够花。
S4:用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买一个笔记本,再买一支铅笔后,还剩下0.1元,但是换过以后需要10.5元,所以不够花了。
T:同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了这么多解决方法,都得到结论钱够花。你们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老师为你们骄傲。
3、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解决方法可以相互检验
T:这些方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检验一下、怎样检验方法一对不对?
S1:用9.9-6.8-2.5-0.6,看是不是等于0。
T:谢谢,减法可以检验加法。
S2:用10-6.8-2.5-0.6=0.1。
T:谢谢,你的检验方法正好是我们的方法四。看来不同的解决方法可以相互检验。
3、巩固练习
教材第100页第8题 教材第99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4、全课总结
T: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S1: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S2:用多种方法解决小数应用题。
S3: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