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

2020-08-11教学设计

《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

  《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下面给大家分享《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风格。

  2.通过对话把握作品主题。

  3.通过叙述视角理解海明威的叙述风格。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话把握作品主题。

  2.第一人称叙述对于这篇小说的意义。

【教学设想】

  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是《外国小说欣赏》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第一课,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揭示战争的残忍、罪恶。然而作者在构思取材上,却非常巧妙和独特,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桥边的老人》篇幅短小,笔法简练,但是意蕴却很深刻,叙述角度也很具有代表性,所以结合单元要求和文本特点,该课的教学主要扣住对海明威的这篇小说主要内容与题旨的把握及其创作风格的了解,同时渗透话题的相关知识,重在培养学生欣赏外国小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一生都在历险,当过战地记者,打过仗,付过伤。

  他年少时因痴迷拳击而导致一只眼睛永久失明。

  他两次参加世界大战,获过十字军功章、银质奖章、勇敢奖章和铜星奖章。

  他因膝盖被打破,开过12次刀,取出237块碎弹片。

  他擅长钓鱼,曾钓过7米多长的大鱼。

  他喜欢冒险,斗牛、打猎样样在行。

  他用自己的一生及作品诠释着“硬汉”的含义。

  他在1954年凭借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就是海明威。

  今天我们带着对海明威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品读他的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

二、自读全文

  同桌三人分角色朗读。(“我”、老人、旁白)

三、文本解读

  1、请用一个词描述一下这座桥。

  (1)学生自由回答,并说明理由。

  (2)老师总结:桥的这一边,战火纷飞,老人留下来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只要过了桥,至少可以获得短暂的安宁。可以说,一座桥,分隔了生和死,是一座“生死桥”,是一座“奈何桥”。桥的一头是故乡,桥的另一头是为躲避战争的避难所,老人此时该何去何从呢?

  文中告诉我们的是老人没有过桥,这又是为什么呢?

  2、在人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座桥串连起了老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下面让我们根据文中的信息,感受一下老人的过去,品味一下老人现在的情感变化,想象一下老人的未来。

  (1)再次浏览全文,概括出老人的过去是什么样的,老人的现在是什么样的,老人的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老人的过去是                 。

  老人的现在是                 。

  老人的未来是                 。

  (3)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概括的理由。

  (4)老人从过去的幸福、快乐到现在的迷惘、无奈,再到未来的悲凉与痛苦。这一变化是由谁造成的?(战争)

  3、探究主题

  (1)学生自由回答。

  (2)老师总结:《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本篇小说没有英雄人物,写的是平民百姓,没有战争场面,可也一样感受战争的残酷。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四、叙述人称

  1.文中除了老人,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我”,“我”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作用:增加真实感和亲切感

  2.小说的叙述人称除了有第一人称,还有什么?自读课本P7--P8。

五、课外拓展

  播放《阿甘正传》《老人与海》的片头,体会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的不同作用。

【教学反思】

  《桥边的老人》是海明威非常典型的一部短篇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内容朴实但不乏深意,非常符合海明威在文学创作中提出的“冰山理论”。我就依照这一理论,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老人的心理变化以及小说的主题。而如何探究这些内容,应该是本课的重点。在问题的设计上不能太琐碎。一琐碎就容易让学生牵着老师走,增加了驾驭课堂的难度。老师上得辛苦,学生听着痛苦。所以整节课就围绕着老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开对文本的解读。但由于课前没让学生充分预习,最后出现了三个问题:

  1、整节课的教学任务没完成;

  2、对文本的探究不深;

  3、学生课堂生成的疑问比较多,教师难以掌控。这些问题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考验。这就要求我在课前还需要做好三个准备:

  1、更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

  2、注意对学生的适时引导;

  3、要有针对性的布置预习工作。至于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要想在这一个课时里讲清楚是很难的。应该单独开设一个课时,来解读第一单元小说的.“话题”。

  《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分析老人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上一篇:《桥》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下一篇:画家乡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