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2021-05-28教学设计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火之谜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暴、劈、炸、毙、讽、揭、拴、钥匙、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风筝实验的原理,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3、理解并积累词语:冷嘲热讽、不足为奇、欣喜若狂、怒发冲冠、无稽之谈、安然无恙,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不知同学们有没发现那些高大的建筑物上都有一根丫型的金属,它就叫避雷针。它有何作用呢?出示最后一段,并理解“安然无恙”。

  2、避雷针的发明者就是富兰克林,他的发明之路和其他的科学家一样也是那样的曲折,从观察、推测、实验一路艰辛地走来,最终走向发明这条光明大道的。

二、深入探究

  1、感受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学生找到句子“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说自己的理解。引导体会“很多”等词语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体会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大家能读好这句句子吗?

  2、感受富兰克林敢于挑战

  学生找到句子“他认为——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人们同意他的推论吗?哪里看出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富兰克林把这个推论告诉张三,张三说……告诉李四,李四说……找个有学问点的,告诉老师,老师说……(示范:你是我老师)找个更有学问的,更有学问的说……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看似有学问的,都在……富兰克林面临着……齐读句子。面对嘲笑,富兰克林的决定是——从中你看出什么?

  3、交流风筝实验

  过渡:事实胜于雄辩,富兰克林决定用实验证实自己的推论。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的这个实验。大家了解这个实验,那也就能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

  a、这是个能揭开天火之谜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呢?

  (1)学生说要准备的东西。(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画简笔画。其他同学读关于试验做法的片断。画画学生解释富兰克林是怎么连的,引导学生注意“拴、结、系”的用法,简单介绍原理?

  (3)老师说过,了解富兰克林的这个实验,你就能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实验做到这里,你又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学生说自己的感悟——科学严谨)

  b、感受一下当时的环境

  交流:抓住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天气恶劣)抓住风筝上拴着一根铁丝,线是麻绳做的……(危险)

  有感情朗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c、现在就让咱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752年7月的那个雷电交加的一天,跟富兰克林一起把风筝放上去。当我们做完这个实验,你会发现,你对富兰克林的认识又深了一层。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我们到了……(课件播放雷声,教师叙述)

  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这时富兰克林把手指靠近铜钥匙……

  实验完成了,请大家回到课堂。

  刚才我们跟富兰克林一起经历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实验,这一个试验已经用文字记录下来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回忆难忘的场景。

  教师补充课外资料:

  为科学献身

  1952年7月,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夫和利赫曼决心用科学实验揭开雷电的奥秘。他们在屋顶上竖起一根长长的铁杆,下面绑了一根铁尺,想把空中的电引下来。罗蒙诺索夫迎着风雨屹立在屋顶,观察着风云变幻的天空。利赫曼拿着铁尺站在地上,等待着观察从天上引来的电流。忽然,空中猛一闪亮,震耳欲聋的雷声还没有到来,罗蒙诺夫就听到从下面传来的利赫曼的惨叫声。罗蒙诺索夫赶紧爬下屋顶,一看利赫曼已被引下来的电流击毙(bì),倒在地上。利赫曼为科学献出了生命。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

  (1)讨论靠近铜钥匙,说说怎么看出勇于献身的(板书“勇于献身”后问同学你会不会把手指接近钥匙?)。

  (2)讨论“欣喜若狂”。出示词语,说说意思,(照理他应该难受才对呀)讲讲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欣喜若狂”联系“捉住天雷”以及前文人们对他的取笑。读好这句句子。

  (3)还从那里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勇于献身?“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解释科学原理,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读好这句句子,读出喜悦。(或教师引导: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做实验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出示句子——“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想想看,当老师看到麻绳“怒发冲冠”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电流离我如此之近,害怕是人之常情。富兰克林是什么心情呢?)

  4、大家刚刚跟富兰克林一起完成了这个风筝实验,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交给大家——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讲给曾经嘲笑过富兰克林的人听。能完成吗?

  建议复述前先把这个片断再好好读一遍。

  教师针对要点模仿无知者提问。

  5、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富兰克林的这个风筝实验。现在人们会怎么说?张三,你会怎么说?李四,上次嘲笑有你吧,现在你怎么看?这位老师?

  6、小结:富兰克林成功了,他用实验证明了——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上帝的怒火”只不过是无稽之谈。(理解这个词语)

三、升华主题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赞扬他说:“富兰克林是从天上取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看看他为什么被称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呢?

  1、为民造福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

  2、不畏讥笑,阻挠

  “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3、不惜牺牲

  (1)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住丝带。

  (2)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3)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四、总结全文

  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富兰克林为解开天火之谜勇于探索,敢于试验发明避雷针,造福于人类和普罗米修斯是不是很相像,无怪乎康德要这样赞扬他“富兰克林是从天上取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让我们也一起记住这个名字吧!本杰明·富兰克林!。

五、课外拓展

  1、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2、富兰克林是位伟大的科学家,读读他的传记。

上一篇:《天火之谜》说课稿下一篇:教学反思天火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