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2021-06-13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

  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有条理展现春节民俗风情

  二、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三、理解春节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

  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有条理展现春节民俗风情; 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难点: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 ,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大家喜欢过春节吗? 为什么?(学生谈谈自已的过年感受 )现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春节的热闹景象。

二、解题:

  1.什么叫本命年?(可参照书下注释①)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马年出生的人属马,再遇马年,就是他的本命年。

三、介绍作者:

  学生读一读

  刘绍棠(1936~1997) 现代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的格调,通俗易懂、清新淳朴,代表作有《蒲柳人家》。

四、检查预习

  小组汇报检查情况,教师抽查。

五、 独学----合作交流

  指明学生朗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开头引用二十四节气歌有什么作用?

  2、从第三段中找出最能概括年味儿越来越浓重的四个词语?

  3、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来具体描写家乡过大年的情况?(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如第一件事:“炒年货”)

六、研读课文 探讨交流。

  1、读第1段,思考:开头以24节气歌引出春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衬托出春节的重要,突出春节的特点,点明写作的中心。

  2.(比一比)快速阅读第3段,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能表现作者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可提示学生注意文中表现乡亲过年感受的词语)

  明确: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3.运河乡的父老乡亲是如何来过年的呢?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了家乡过大年的情况?

  明确:1、炒年货2、吃腊八粥3、买糖果4、挑绒花5、杀牲禽6、备食物7、送灶王8、换门神9、守岁10、拜新年

  4.这十件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起来的?(引导学生概括出内容后,按顺序排列出)

  明确: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

  腊月初一--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正月初一

  这些民风民俗表达了父老乡亲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七、 跳读品味

  1、小组学习:

  第4段描写过年的一些风俗及过年的热闹气氛,你认为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哪些语句描写最生动传神,即用不多的几笔就把某一生活场景描述出来了?(结合具体的词语分析说明)

  2、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①体现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语句。

  ②文中一些生动丰富的民俗语言。

  如:二十四节气歌;“红火”“发烧”“年根”;“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小疙瘩鬏”;“开刀问斩”;“忙得脚丫子朝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天麻麻亮”等等。

八.合作探究:

  你认为隆重热闹的传统春节传达着人们的哪些期盼?(组内讨论)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后,教师概括或强调:

  寄予的期盼:

  辛苦一年 喜享欢乐 。

  展望未来 祈求安康。

  合家团聚 密切乡情。

九. 拓展延伸 今昔比较

  明确:1不管今昔变化如何,人们的心愿和美好的祝福不变;也不管未来变化如何,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不变。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要吸其精华,代代相承;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沃土上开出更加瑰丽的奇葩 !

十、布置作业:

  回忆你过得最有趣的一个春节并用最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板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堂

  腊月初一:炒年货--------预热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

  买糖果 ∣ 增

  挑绒花 ∣ 温

  杀牲禽 ∣ ↓

  备食物 ∣ 红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 ∣ 火

  换门神 ∣

  除 夕:守岁----------发烧

  正月初一:拜新年

  教学反馈:

上一篇:【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编4篇下一篇:【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