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溪》教学设计

2021-06-13教学设计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中小溪》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林中小溪》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寓情于景”的优美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文章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它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由于合校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情绪不稳定,大部分能主动学习,但部分学生还是目标不明确。

  2、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3、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林中小溪(一)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坚定乐观生活信念。

教学资源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重点:

  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魅力。

  2、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

整体设计:

  1、知识点:写景散文的常识。景语中蕴含的情语。

  2、考点:妙句赏析。

  《林中小溪》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林中小溪的特点,梳理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能通过朗读和对语言的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由景而悟的人生信念。

  4、通过对其他作品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评价。

重难点分析:

  1、“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对无形的感受,需要通过有形的朗读或语言赏析表现出来。

  2、学生能够通过参考书或与其它同学的交流,获得本文作者人生信念的认识,但是作者是如何由景悟理的过程,得通过老师的引导进一步明确,否则就只是简单的背主题了。

  3、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作为初三学生,应该尝试从一定的高度来评析课文,虽然很难,但可以从学习、借鉴他人的评论开始做起。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学习:

  1、自读课文,疏通字词;

  2、收集有关作者的介绍、评论;

  3、尝试阅读一些作者的其它文章(文集)。

课堂学习

一、导入:

  1、教师引导:交通的发达已使我们失去了远方。车轮滚滚,机翼轰鸣,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只要数个小时便能抵达。但人们依然习惯于到远方去寻找风景,去“回归自然”。只是在万水千山踏遍的豪情里,有谁想到过,就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与自然之间,还有那么多生动有趣的事情,有那么多优美的风景;又有多少人愿意将匆匆太匆匆的脚步停下来,做一个大地的阅读者,去倾听风声、鸟鸣和虫唧,去辨识树木的年轮,去寻觅鸽群的踪迹?在大地这本翻开的书页上,前苏联作家米普里什文作为一名大地阅读者的先行者,留下了他的足迹和一批珍贵的自然文本。

  2、请同学结合预习进一步简单介绍作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作适当的强调: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说:“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轻声朗读课文,思考一下:作者要带领我们去探访的是怎样的一条林中小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把你的思考结果写下来。

  2、学生轻声朗读,独立完成思考。

  3、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可能存在几个层次:

  (1)只能说出小溪的水流量、水色、水质等;

  (2)能结合小溪经流的环境,初步探讨小溪的奔流不息;

  (3)能根据小溪经历的曲折探讨更深层次的“性格”“品质”等。

  无论学生个人的观点涉及哪个层次,教师都不做轻易的否定。而学生应该可以在交流中意识到:作者写小溪,决不是就事论事。作者笔下的小溪是带上了很浓重的拟人色彩的。因此,可以尝试探讨它的“性格”问题。

三、品味小溪形象,获得人生感悟

  (一)、探讨小溪形象

  1、教师指导:小溪前进的路线是曲折的,他流经坦途,也面临障碍。你能找出它前进的具体路线吗?

  2、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关内容后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教师作板书,有意识地分出“障碍”和“坦途”。

  3、教师指导: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不同情况,小溪分别有怎样的表现?你能从这些表现中归纳它的性格形象吗?

  4、学生独立思考,圈点勾画写批注之后,小组交流,补充或修正自己的思考和语言表达。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回答的针对性、语言表达的流畅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在交流基础上,教师板书总结。内容可围绕三方面:

  (1)小溪对障碍的看法

  (2)对光明未来的信念

  (3)对猥琐生活的批判。

  但是,具体的词汇不在板书上出现,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二)获得人生感悟

  1、教师指导:作者对小溪前进的过程写的层次分明,在小溪遇到障碍(第一次冲击)——遇到大的障碍(第二次冲击)——冲刷倒百年云杉(第三次冲击)——分流、合流的过程中,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也在不断的深入。那么,你认为小溪冲破重重障碍奋勇前进的过程,和我们的人生有没有相似之处呢?它对你又会有怎样的启迪呢?

  2、学生独立思考后写下,全班交流,教师也作为交流的参与者进入。交流结束,请同学写下交流所得。

  参考意见:

  (1)溪流行进中不断出现的障碍,就像人们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2)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集聚力量,要坚持到底,人们战胜困难同样要有毅力,同样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

  (3)溪流行进中有分有合,但都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流向大洋,人生奋斗也要有自己的终极追求;

  (4)小溪在与障碍持续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

  (5)溪流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了美的境界,战斗的人生也同样是美丽的。

  交流结果的表达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表达能够越丰富越好。

  (三)朗读

  1、请同学根据对小溪和作者人生信念的认识,选择一个片段,尝试有感情的朗读。

  2、组织朗读交流。对朗读者的语音语气语调和感情表达的深刻性等作出评价。

四、拓展阅读,评析课文

  1、教师指导:有位作家这样评价普里什文的散文:“……时而有如芳草簌簌作声,时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时而有如百鸟鸣,时而有如薄冰悄悄脆响……”可见普里什文散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如果要你来尝试着评析一下本文,你觉得可以怎么写呢?

  2、教师给出

  两篇评论文章作为范本,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性阅读。

  课上不一定有时间完成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课上阅读拓展材料的基础上布置为课后学习内容。

附(一)佳作品读:

  倾听自然纯净的呼吸

  读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作者:林文钦)

  身处喧嚣的城市,心情因世俗困扰而浮躁。夜半时分,能使灵魂歇息的“清凉剂”是枕边书——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它带来大自然最为纯净清新的呼吸,让日益被城市钢筋水泥所隔膜的心,得到滋润而不至过早老化。

  没有比幽静的大自然更能让人心灵悸动的物了。在朴素的叶列茨平坦的原野上,蓝得让人感觉深秋般凉爽的溪流,静静滋润着黑油油的沼泽地。潮湿的秋雾之后,簇簇高大的乔木林和遍野低矮的灌木丛,都变幻出水印木刻一样的清晰色彩。在已过去的春天、夏天,从第一滴映着薄薄阳光的水珠自小叶毛芽落下,蜉蝣渐渐摆动虚化的尾巴,苔藓逐渐湿润的那天开始,自然复苏的根须就密密麻麻地传遍冰碴零乱的土墩。悠闲的猎人渔人们,看见黑水鸡飞来了,红隼飞来了,野鸭飞来了;夜莺、杜鹃、黄鹂、白眉鸫、雨燕也飞来了;老狗鱼、鲈鱼、梭鱼在镜子似的湖泊里游动起来;熊、松鼠、胡獾、雪兔睁开清澈的眼睛,打量新的世界。蓬勃的野樱、含蓄的夜美女、蜿蜒的蛇麻草、淌汁的白桦、成丛的羊肚菌、优雅的黑麦、油画般的芦苇、地毯似的紫云英、婀娜的水草,构成原野四季生动的水墨画。这就是前苏联散文大师普列什文《林中水滴》中的景象。

  普列什文给予了我们那片土地无以言说的自然画幅;而滴水的声音,更是普列什文用心灵触摸,又用心灵传达给世界的脉动。谙熟农艺的普列什文把生命交给大自然之后,又小心翼翼地踩着涅尔河岸边潮湿的泥土,贴近大自然的生命群落之中。在周围这些平实的生命群落里,他做了普通而微小的一员。他和蔼地认识它们,透彻地观察它们,认真地聆听它们,亲切地感受它们。“第一只虾从一个洞中探出头来,微微动了一下触须。”这是那篇不到50字的著名笔记《第一只虾》的结尾。那微动的触须,正是普列什文感受到的灵魂的震颤,如一滴雨水打在夜美女花瓣上的灵敏感应。

上一篇:企业管理创新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下一篇:五一节日快乐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