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致橡树》教学设计

2021-06-13教学设计

舒婷《致橡树》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舒婷《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舒婷《致橡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资料来源:

  电子声像材料(VCD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展示课题:致橡树

  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

  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

  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

  问:刚才我们已在《梁山泊与祝英台》的优美旋律中领略了《致橡树》一诗,木棉所表白的,有哪些层次?全诗首尾一致吗?

  答: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泉源(配流水声)—险峰

  —日光–春雨

  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

  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展示上述内容的`板书投影——板书1

  补充: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电脑投影: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

  问:有一部电影《女人不是月亮》,其意思是什么?还有哪些文学及影视作品也揭示了同样的主题?

  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

  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结并播放投影: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

  ……

  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展示投影:并肩的树。(配乐《友谊地久天长》)

  问:有哪些诗句表现了这样的主题?

  补充:投影

  枝枝相覆盖,叶叶像交通。(《孔雀东南飞》)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问:两棵并肩的树,其形象有什么不同?

  铜枝铁干的树: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投影刀、剑、戟树,(配狂风呼啸声)

  问:树是如此,花又怎样呢?

  答:花像叹息,又像火炬。

  展示投影:红硕的花。(配乐《二泉映月》)

  问:花怎能“叹息”?为什么用“沉重”一词?用了什么修辞?两个“像”作用并重吗?

  答:这是通感修辞,“像”重在后一个。

  补充投影:杜甫《春夜喜鱼》名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不仅如此,在诗人(木棉)的心中,橡树和木棉应当: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特点?——阳刚气概和阴柔气质。点击投影

  诗人希望做什么?

  电脑投影:《寒潮》、《霹雳》、《雾霭》、《虹霓》(均配乐)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结:

  诗人崇尚的是:

  心心相印、患难与共

  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诗的最后说的“这”,指的就应该是这些。全诗至此,完成了由“破”而“立”的全过程。

  投影配乐《梁山泊与祝英台——化蝶》,同学朗诵全诗。

  (全班同学闭上眼睛,静听音乐,体味诗的情韵)

  投影补充:艾青的诗《树》并作练习。

  作文:根据《椰子树是什么》写一篇作文,700字左右。

  舒婷《致橡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

  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美读、美感、美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

  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

  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

  (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

  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

  生:木棉和橡树

  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认为从哪里分开最合适?

  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现在请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

  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里的形象又叫意象。第一节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对此持什么态度?代表了哪些类型的爱情观念?

  师分析、明确: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

  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师:要读出激昂强烈的情感,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的重读?对,是“绝不像”、“绝不学”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感受诗人对三种世俗爱情的激昂强烈的否定和批判之情吧!

  生齐读诗歌第一节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四、精读第二层

  后一部分作者倾诉了自己向往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呢?(同学讨论、回答)

  1、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

  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

  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

  3、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4、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

  秀美的,充满生机的。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5、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6、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五、小结。

上一篇:高一《致橡树》说课稿范文下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女娲造人》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