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快乐王子教学设计

2018-08-26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3.能复述王子和燕子“舍生取义”的经历。

  4.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1.通过体会人物心理变化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舍生取义”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抓住具体语言文字来体会王子的内心世界。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生词。

  二、质疑问难,学习课文

  1.简述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3.“快乐王子为什么流泪?”(快乐王子具有美好的心灵,他同情一切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进而梳理文章层次)

  4.文章写了快乐王子几次捐献活动?

  (饥饿的病孩、不得意的剧作家、孤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朗读课题。请同学读出不同的感情。(快乐悲伤)

  2.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王子流泪的原因,和几次捐献活动,谁能回顾一下?

  3.你还有什么疑问,想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再次走入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

  4.你对三件事情中的哪件感兴趣,拿出笔圈注,注意抓住具体的语句中来谈

  二、抓住重点词句,汇报所得。

  (1)救助写剧本的年轻人:

  王子在帮助了女裁缝后,又去帮助了谁?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

  抓“唉,我现在没有红宝石了……”,体会王子的善良、无私、伟大。读出感受

  抓“燕子哭了起来,不肯啄他的眼睛……王子再三央求……”,体会燕子内心的伤心、矛盾、不忍。

  “再三央求”比上文的“再三求”只多一个“求”,能否互换?体会王子助人的决心。读出感受。

  引导学生读描写年轻人的语句

  王子他看到了一幕怎样的情景,才让他下定决心去帮助那位年轻人的?

  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作家,你认为应该是什么?(忍饥挨饿、饥寒交迫、穷困潦倒)

  来,请把你眼中的这位年轻人读出来

  来,请把王子眼中的这位年轻人读出来

  这苦难的一幕,王子全部看在了眼里,于是他(引读)-----再三央求燕子……

  师:年轻人终于可以写完剧本了,他是多么快乐呀!

  王子虽然舍弃了一只眼睛,但是他给年轻人带去了---------(生答)快乐。

  这是一个怎样的王子?

  这是一只怎样的燕子?

  (2)救助卖火柴的小女孩:

  后来这样一位善良的王子和这样一只好心的燕子又去帮助了---(生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呢?

  抓“我愿意陪你再过一夜……”体会燕子的变化为王子着想有情有义

  谈体会读出感受。

  燕子燕子,我问你,这次你为什么主动愿意陪王子再过一夜呢?读出感受

  王子王子,你可千万不要取下你的另一只眼睛,那样你会变成瞎子的?

  所以,王子连声央求燕子说(引读)-----“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抓“王子连声央求……”体会王子舍己助人的品质。

  我们一起帮助王子央求燕子吧。

  引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鞋,王子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她没有袜,王子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她也没有帽子,王子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她把火柴掉在了沟里,父亲会打她的,王子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这是一个多么可怜无助的小女孩啊!王子------连声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王子想到了小女孩的饥饿,想到了小女孩的寒冷,想到了小女孩的可怜无助,他想到全是别人,他唯独没有想到的是------(生答)自己

  但是,谁想到了?(燕子)

  来,让我们再来把燕子与王子的对话好好地读读!

  分角色朗读

  师:燕子取下王子的另一只眼睛,放到小女孩的手掌心里。

  她笑着跑回家去,她是多么快乐呀!

  王子虽然舍弃了他的另一只眼睛,但是他给年轻人带去了---------(生答)快乐

  这是一个怎样的王子?

  这是一只怎样的燕子?

  (3)救助穷人:

  王子拿出自己的红宝石,帮助了可怜的女裁缝。王子又献出了一双珍贵的蓝宝石眼睛,去帮助了那个穷苦的年轻人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

  读“你现在瞎了,我要永远跟你在一起。”

  三、学习课文,提升情感

  师:多么忠诚的燕子啊,它不辞劳苦地奔波着,至死不渝地陪伴着王子。文章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关注《快乐王子(二)》

上一篇:《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下一篇:小学语文《风》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