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优秀教学设计

2018-09-0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探讨“我为什么而活着”,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指导学生朗读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发现他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为什么而活着? 古往今来,人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奥妙。今天就让我们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解答这个问题的。

  二、重点讲析

  1,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后来成长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代表作有《幸福之路》、《自由之 路》《婚姻与道德》等。他被称为:1,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2,未来时代的先知3,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4,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三、设疑讨论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2,具体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先让学生起来回答,然后老师进行总结

  3,作者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由此你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一个人?

上一篇:观察中的发现讲稿教学设计下一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