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2020-04-26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据的收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据的收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数据的收集》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二节的内容。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人们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而随着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更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判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能力成为未来公民的一个较为基本的素质要求。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对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处理各种数据,并根据处理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章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的人才。

  而本节是在第一节对调查方式的介绍和如何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感受不同的调查方式的优缺点,从而能采取合理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并初步经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通过学生对一些真实的素材的初步调查、收集数据、加工和处理数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应用于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如下几点:

  1、知识目标:

  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

  2、能力目标: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据的收集,也就是如何合理的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加工。难点在于抽样调查时如何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也就是如何合理地抽取样本,使收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真正体现总体的特征。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的过程,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抽样的局限性,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在课前的背景音乐停下后,在学生中展开调查,你能说出歌曲的名称吗?同样的问题让同学在听课老师中展开调查,把结果在课件上做出对比。然后再次在学生中调查八年级学生进入肯德基(或麦当劳)消费的情况,把调查结果和某郊区农村中学的调查结果做对比。让学生很自然地由身边熟悉的事例进入一个统计调查、收集数据的世界,并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体会到不同的样本群体所表现出的特征有很大不同,并能简单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学会初步分析问题------即为什么不同?在这个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处理面对的这个问题,从而能初步探讨出怎样才能合理地抽样,并初步了解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调查活动,创设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在互帮互助中,扩大学生的思维视角,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所有的学生共同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再探新知

  在前面经历过讨论交流的过程后,让学生能自主地分析“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并能较为完整和规范地叙述出这些抽样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合理启发引导学生能规范地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对象,解决面对的问题。

  在这里要鼓励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升华,加深理解

  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从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到怎样采取合理的方式去调查收集数据,并能形成理论的小结。然后从学生自己举的例子中去实践这些理论,达到能灵活运用这节课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设计:

  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据的收集》说课稿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学段7—9年级“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一节《全面调查举例》的第一课时。它除了与下一节学习的抽样调查构成调查的两种方式之外,还为后面学习“数据的描述”和“数据的分析”打好了基础。

  (1)了解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2)从提出问题,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得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据说理的能力。

  (3)能利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到学习效率。

  学生掌握全面调查中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如何根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问卷以及如何设计表格整理数据。

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因为本章学习的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一些基本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全面调查中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处理数据的全过程来突出重点。

  前两个学段只要求学生会填表,没有自己设立调查问卷。而现在要求自己设计并使用表格,难度加大,故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根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问卷以及如何设计表格整理数据。

  七年级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但数据处理技能仍不强,尤其对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和用表格整理数据不习惯,所以对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搭设台阶,设计提问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这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加上七年级学生对获取数据的一般方法已有初步了解,性格又喜欢外露,所以我采用了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手段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激发学习兴趣。在“描述数据”时,直接利用计算机制成条形图和扇形图,这样既绕开了非本节的知识目标“画条形图、扇形图”又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优越性。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自我提升

  学以致用、汇报交流

  小结归纳、自我反思

  若想了解全班同学是否知道父母生日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在设计调查问卷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1)由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自己设计问卷, 提示:设计的问卷要能够达到调查的目的即可。

  (2)用实物投影展示同学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全班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在此环节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明

  2、在进行数据的整理过程中,先在组内进行统计,然后在进行全班统计,实际上组内统计的方法与全班统计的方法是一样的。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优势,由小组统计的结果很快统计出全班 的情况,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且避免了由于数据多而出现的错误

说明

  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中的EXCEL表格绘制统计图。

说明

  (1)学生只需在EXCEL表格中输入类型、具体数据,选择插入图表,就能很快制作出 所需要的统计图,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比用尺子、圆规画图方便多了,喜欢什么样就设计成什么样。

  (2) “描述数据”时,直接利用计算机这样既绕开了非本节的知识目标“画条形图、扇形图”又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优越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说明

  4、在描述数据的环节

  (1)由统计图得出信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由得出的信息谈感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综上所述

  数学的教学是活动的教学,让学生从事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以及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的统计活动的基本过程,在这个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实际调查活动学习统计,是帮助学生建立统计观念,体会统计的作用和意义的有效方法,这样的调查活动也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课前每个小组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在请同学们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以致用、汇报交流

说明

  (1)这个问题是这些调查的题目都非常有意义的。且是

  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老师提出的,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 高。

  (2)在课上,同学们将调查好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并得出结论。全班共分为5组,每组调查的题目都不相同。题目如下

  1、调查全班同学每天平均完成作业的时间

  2、调查全班同学每天吃早饭的情况

  3、调查全班同学每天上学的方式

  4、调查全班同学业余时间的爱好

  5、调查全办同学喜欢球类的情况

  (3)通过小组活动,小组代表通过平台向全班展示并发 言,(这是非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用数据说话的能力

  (4)通过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深入的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指导以后的生活、工作,这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意义重大!

自 我 反 思

  1、在 全面调查举例”这节课中,以数学活动为载体,学生体会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感受,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达到“做”数学,而非学数学的境界。

  2、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整合课的学科味,让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平台,一个认识工具,利用它来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突出了媒体使用的辅助性和实用性,而不是简单的用课件来包办代替板书。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数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敬请各位专家、老师

  批评指正!

上一篇:七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下一篇:《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