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技的说课稿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目标分析
三.教法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分析
五.评价与反思
说课内容:
(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口技》选自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
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文化生活”,5篇课文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代生活的一些侧面,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古代生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重点要求通过朗读,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体验,领会作家对“文化艺术”的感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文言文字词的落实积累,特别积累古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 领会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技艺。
教学难点:本文表现手法的探究——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
三.学情分析
这是七年级下的一篇课文。这一时期,同学们已经学过了十多篇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
初一的学生求知欲强,所以课堂的气氛比较好调动,如抛给他们问题,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再启发他们自主地寻找答案。
另外,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
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优势条件。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课制定如下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如:模拟声音的词语,表时间的词,古今异义,多义词等。
2.培养领会文言文课文内容的能力。
3.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中辨析,辨析中朗读;领会中积累,积累中背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情。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法
1、 辨析法:指导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用分点或者拉网的方式将同类词语进行归纳、辨析。在反复操练中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 朗读法:在辨析、归纳的基础上以各种方式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
可以这样说,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 勾画圈点法:引导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4、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二.教法
1.以朗读带辨析,以辨析促积累,由浅入深,实现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的结合。新课标中要求中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所以教学重点设为读,背,大量积累。
2.用词语辨析带动全篇的教学,每一组词既提示了一个知识点,又形成一个积累板块,可谓思路清晰,步骤明快。让学生对课文逐步形成完整而有规律的认识。
学法与教法的设计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语文教学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设计了辨读法,以文言文为训练材料,以引导学生朗读为主要手段,通过不同角度 辨析朗读,以达到辨析字词、积累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 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请1-2名学生表演一段口技, 再鼓励其他同学予以评点。进而出示课题 。
之后,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口技漫谈》,了解口技的渊源典故 。让学生说口技表演含义 ,教师作相应的补充介绍
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入则是第一槌, 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了口技的魅力,而且训练了他们的丰富想象能力,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简介作者与作品
在这一环节,我将告诉学生:作者林嗣环是清朝福建晋江人。其作品《口技》屡屡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为家乡泉州争得荣誉。
这样的介绍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提高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三.四辨四读
⑴辨声音,知情节: 引导学生辨析描摹声音的词语,并且感知故事情节,
1.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口技表演者模拟了哪两段时间的故事情节?请列举每段情节中表示声音的词语?
学生思考后复述情节并列举表示声音的词语,教师出示幻灯片明确。
第一段情节: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
犬吠 欠伸 呓语 大啼 含乳啼 拍而呜之 絮絮 初醒声 叱大儿声 齁声 作作索索 盆器倾侧 咳嗽
第二段情节:深夜,失火到救火:
大呼 齐哭 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 力拉崩倒之声 火爆声
呼呼风声 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 泼水声
2.当堂积累
让学生结合注释,掌握“犬吠、欠伸、呓语、拍而呜之、絮絮、齁声 、作作索索、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曳屋许许声” 这些描摹声音词语的的意义 。
3.教师指导朗读:
采取教师范读与学生仿读相结合。辅以教师评价与朗读技巧的点拨 。力求再现口技模拟的声响场景。
⑵.辨时间,明变化:引导学生辨析表时间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