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说课稿

2020-08-22说课稿

关于初三数学说课稿

初三数学说课稿(一)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切线的判定》。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九下第三章《圆》第五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课时《切线的判定》。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并为探究切线长定理和切割线定理而作准备的,它在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初中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它是几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

  2、本课主要知识点

  (1)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3、教材整改

  结合教学实际及中考要求,我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调整。当探究出判定后,为了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我特增加了例1和例2,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达到学以致用。

  同时我对学案也作了调整。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具体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能力

  学生已经掌握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的知识,与圆有关的性质,切线的定义,切线的性质等。

  2、已有的数学能力

  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基本的作图能力等。

  3、已有的学习能力

  预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讲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评价能力等。

  三、目标、重难点分析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经历探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在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设定,它的设定一定既符合大纲的知识、能力要求,又要平行你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承上:它起着承载知识的生长点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还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这些目标针对你的学生一定是最能实现和达到的;启下:它起着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起点在何处,这个起点是否针对了你自己将要面对的本堂课的学生,是否符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还决定了你的整个教学设计如何来落实完成知识、发展过程、突破能力。

  本课时内容都是围绕切线的判定来展开的,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重难点: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

  突出措施:学生通过所选取的四个图形,以问题链的形式,并结合已学过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定义,以小组内交流,组间互评,老师点评等形式得出判定。并全班齐读判定,勾画圈点关键词。并让学生回顾切线判定的另外两种方法,加深对判定的理解记忆。

  2、教学难点:

  由于圆这一章内容平时生活中见得比较少,切线又比较抽象,所以基于学情我确定如下为教学难点。

  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

  作三角形内切圆的方法。

  突破措施:主要通过将问题细化,通过在学习准备中提前抛出问题,通过学生分组学习、练习、学生板演、学生讲解等方式突破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以学案为载体的DJP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帮助学生课堂讲解,并赋以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同时还结合了启发、讲解、评价综合的教法。

  学法上:充分发挥小组作用,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讲解,再面向全班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采用以学案导学的DJP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六个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达标检测】

  1、判断直线l是否是⊙O的切线,并说明理由。

  2、如右图,∠AOB=30° ,M为OB上任意一点,以M为圆心,

  2cm为半径作⊙M,则当OM=________时,OM与OA相切。

  3、如右图,AB是⊙O的直径,∠ABT=45° ,AT=AB.

  求证:AT是⊙O的切线。

  4、如右图:已知直线AB经过圆O上的点C, 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圆O的切线。

  设计意图:

  (1)、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为学习下一课时的内容作知识准备。

  (五)课后作业

  C类: ①课本P129随堂练习2

  ②课本P129习题1

  B类: ①课本P129随堂练习1,2

  ②课本P129习题1,2

  A类: ①课本P129随堂练习2

  ②课本P129习题1,2,试一试

  ③上网查阅整理切线在判定在相关资料,特别是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布置,在完成达标的基础上拓宽和加深,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培养。也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

  (六)板书设计

  优美清晰、图象规范、色彩艳丽的幻灯片,不能代替规范的板书,它从静态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故而设计板书如下:

  §3.8 切 线 的 判 定

  一、切线的三种判定方法:

  1、直线与圆只有唯一的公共点;

  2、圆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3、过半径的外端并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与圆相切

  二、内切圆的定义三、反思小结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活动经验,在学案的具体运用中,课前预习学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学习、思考完成学案,为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讲解做充分地准备。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案或小组统计等方式了解学生依案自学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精讲。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案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借助小组的量化评价体系,给每个小组打分。

  设计意图:

  学案能够帮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是教师启发、引导、讲解、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工具与方案。

上一篇: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说课稿下一篇:妈妈的爱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