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的说课稿范文
篇一:《角》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上的课的题目是《角》,下面对这节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第一课时《角》。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点、射线的定义及对角的概念已有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认识角的意义,了解角的表示方法及掌握角的不同单位及简单转换。在教学安排上通过生活中角的图形例子引入,进而由直观到抽象出角的数学图形,然后引导学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归纳出角的定义。对比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学会表示各种不同的角。在角的单位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熟知的时钟的时、分、秒的转换帮助学生认识度、分、秒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转换。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注重提供直观素材,各环节循序渐进展现。通过对比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经验。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1、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的有关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理解平角、周角意义。 使学生正确掌握“角、分、秒”的互化,会进行角度的和、差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度、分、秒的换算过程中,类比体会时间的互换方法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角的定义、表示法及角的度量单位。
难点:角的表示方法的选择与角的单位转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实物图片,使学生发现这些实物给我们共同的形象是什么?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欣赏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
(创设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课堂。)
(二)1.角的定义
(静态)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这个公共端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角的两条边。
(这一活动从生活中引入角,让学生易于理解,开拓学生思维,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幻灯片动画演示引出动态角的定义及平角和周角的意义。
(动态)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2.认识平角和周角
通过多媒体角的动态演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几个概念。 (这一活动的设计,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两种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设计了两个练习题巩固角的概念
(三)角的表示方法
1、从直观图形引出角的表示方法
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顶点字母在中间;如∠ABC、∠CBA
(2)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当顶点只有一个角时)如∠B
(3)用数字表示:如∠1、∠2
(4)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如∠α、∠β.
2、合作探究
设计了5道练习题来巩固角的表示方法。
(四)角的度量
1、既然角的大小不同,我们怎样才能精确的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单位又是什么呢?
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度的定义: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
1°的60分之一为1分,记作“1′”,即1°=60′
1′的60分之一为1秒,记作“1″”,即1′=60″
1°=60 ′=3600 ″
练习
(1)把18.18°化成度、分、秒为________ .
(2)把59°31′30 ″化成度的形式为__________ .
练习: 用度、分、秒表示:
⑴0.75°= ′= ″
⑵(-)°= ′= ″
⑶16.24°= ° ′ ″
⑷34.37°= ° ′ ″
(五)小结: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概括:
1、角的两种定义;
2、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3、平角、周角;
4、角的度量单位及单位间的简单转换。
(六)布置作业
课本134页练习1.2题
五、教后反思
我觉得自己在内容安排上有些问题,前面角的表示方法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度分秒之间的转化时间不够。难点没给学生讲清楚。最后的练习题也没做完。度分秒的引入也没说好,可以直接让学生对比时间的小时分秒来学习度分秒,会更好一点。"度分秒"的第一个练习题有点难,学生不会做.应该有个过度的过程。自己说的比较多,学生参与的少些。
篇二:角的表示说课稿
《角的表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角的表示。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我的设计与构思。
一、教材分析
角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也是后面要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圆、锐角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的必备基础。因此学习本节内容对后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
初中数学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四种表示方法。因此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角的两种定义,四种表示方法。难点是正确理解角的概念。教学关键是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正确理解角的两种定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国家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的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描述以及四种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索、类比、转化、猜想等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实际问题概括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能力,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拓展能力。
目标制定的依据:
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合作学习,采用以学定教,当堂达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以下两方面得到体现:
1、通过让学生观察、演示、尝试、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达到了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有机统一。
2、本节课我的指导思想是: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重在引导点悟;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根据学情有的放矢;体现操作性,不笼统抽象,尽量具体直观;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而是梯度练习,反复强化,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课堂组织形式上采取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个体探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达到独立思考与适当交流的统一;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达到教师讲与学生思、学生练的有机统一;课堂练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达到学法于课内,提高在课外的有机统一;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达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统一。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采用“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创设情境,迎接挑战。出示一组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给我们的共同形象是什么?从而引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角。那么角有哪些最基本的图形组成呢?试着给角下定义,让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怎样给角下定义。
教师巡回检查,看看学习参与活动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角的第一种定义。此时,给学生分析角的组成元素,组成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公共的端点是角的顶点,并介绍角的表示符号。通过学生的活动,就突破了角的第一种定义这个难点。然后,投影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辨别图形中,哪些是角?如果不是,请说出错误的理由。既加深了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又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理解了角的第一定义。
第二:启发探究,启迪思维。
教师出示了由一个端点引发的三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让学生通过数角,进而探究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 角, 表示顶点的字母要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单独一个角;
(3)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
(4)用数字表示一个角。
并分析这四种表示方法的易错点。在例题的处理中,强化了学生对角的表示方法的理解运用能力,检测出了学生的课堂的学习效果。
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我设计了一组动画,演示了锐角、直角、平角、周角是怎样由一条射线沿其端点旋转形成的过程。这样,从运动变化的观点,给角下第二种定义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形象的理解了角的第二种定义,也体现了多媒体对课堂教学带来的独特魅力。
第三:强化训练
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第四:当堂达标
教师通过出示一组检测题,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变式训练,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通过训练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组习题中,后两道训练角的表示方法的习题,这是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计的。
第五:小结深化,建构认知。
通过对学生的做题及发言情况进行点评,由此小结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
第六:布置作业,实践创新。
在课外拓展练习中,我设计了一道必做题,一道选做题,一个数角的课外探索题,鼓励学习探索数角的规律。这样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构思,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指导。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