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说课稿

2021-03-17说课稿

伤仲永说课稿汇总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伤仲永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伤仲永说课稿 篇1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 ,小编特意整理了《伤仲永》说课稿内容,欢迎前来学习。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伤仲永》,今天我的说课主要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部分,我想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对教材要有所了解,

(一)说教材

  (单元)《伤仲永》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四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是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从学习技能上,本单元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经历体味文中的情感,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它的特点是借事说理,作者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并由此引发议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这一道理。使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神童”最终变成普通人的惋惜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与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结合单元目标,因而确定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体会课文借事说理和先扬后抑的写作技巧,体会语言的简洁、精炼。

  3.通过学习方仲永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勤奋刻苦,热爱学习。

  对于初步接触议论文的学生来讲,本节课毫无疑问的将重难点定为体会并学习课文借事说理和先扬后抑的写作方法,充分认识到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教法的确定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七年级学生们虽然有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但对文言文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够,再加上普遍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

  考虑到这一学情,并依据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借鉴了“271”高效课堂理论及先进经验,本节课教师的教法重点定位为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问题激趣法、分组讨论法、竞赛机制法。

  提出疑惑,设置悬念,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势必造成思辩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通过小组交流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分析、讨论,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竞赛机制法为了避免学生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浮浅,缺少热情这些现象,采用小组比赛加分制获得激励卡适当免去抄写作业的形式,激活学生的热情。为了使教学手段更直观、更形象,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和flash动画,增强课堂的表达效果。

  为践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高效课堂基本理念,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采用了分类式笔记法,学案助学法,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流程

  1.经典回顾,导入新课2.反复读文,读通读懂3.悟读课文,读出感悟4.揣摩语言,探究美点5.古今链接,能力提升6.感悟随笔,课堂小结

一、经典回顾,导入新课出示学生在上学期熟悉的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这节小诗,学生齐读后,顺势让学生回顾你所知道的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正在学生交流欲望初被点燃之时,老师抛出问题,设置这样的悬念“如果一个人即使在小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如果他此后就不再学习,那会怎么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来探个究竟。

  (这样的导入既兼顾的前后知识的链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同时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导入新课之后,学生齐读题目,师生一起交流题目的内涵。学生自然就会生成疑问“王安石为什么为方仲永而哀伤、叹惜呢?”

  (学生的疑问更加的明晰化,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这就为接下来的交流作者等各环节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反复读文,读通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切入点。)

1.听读课文

“听读”,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朗读的关注点,找一组作一下归纳: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找准停顿拿准语调

  读出语气,这样学生在接下来听读课文环节有了抓手。

  为了充分发挥合学的时效性,学生听完课文朗读后,在组内交流自己听到的一些在读音节奏方面的关注点,然后师出示重点,采用小组竞赛法检查大家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

  (这种竞赛法既对学生的合学起到了督促激励的作用,也让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情,更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可谓一箭三雕。)

  (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读通本文,下一环节学生结合图片就对课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为译读课文环节做了铺垫)

2指一学生读文(显示图片及课文内容)

3.译读课文。

  译读课文环节,学生课前导学案助学,课上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向全班学生求助。然后采用闯关的形式攻破本文的各种文言现象和重点语句的理解。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工具书,并且充分发挥同学之间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竞争的学习意识。)

悟读课文,读出感悟

1.欣赏动画,凝练语言,叹其原因.

  学生闯关结束后后,为了奖励同学的精彩表现,欣赏一个动画.提醒学生带着前面的疑问“王安石为什么为方仲永而哀伤、叹惜呢?”来欣赏。同学们以复述或概括课文的形式说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深化的作用。

2.结合语句,探究变化()

  师顺势引出: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有哪几个阶段?是谁造成的这场悲剧呢?那王安石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呢?小组内交流,齐读全文,读出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阅读要求”中有这样的阐述: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为此让学生围绕“变”一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的见解。此环节是学生探究文本的突破性环节,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感悟朗读中体会仲永的人生悲剧,问题的设置有梯度,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分析感悟能力。)

揣摩语言,探究美点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对“阅读”的阐述是:欣赏文学作品——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和独特的写法。为此提出这样的问题:)

  全文围绕“伤”展开叙述的,表达的是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之情,得到的是深刻的启示。但纵观全文,没有一句是抒发情感的,那令人哀伤,引入深思的缘由何在呢?来源于本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和独特的写法,试从一个角度加以分析。

  学生在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组内小展示、全班大展示环节中领悟文章中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独特的写法。

五、古今链接,能力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有这样的阐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为此安排了这个环节)

  同学们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时间在1分钟左右。(可用自己的话,也可引用名言)

六、感悟随笔,课堂小结

  (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交流只是从点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当学生互相启发点拨产生灵感后,为使这一环节开展的更加深入,并遵循着语文教学“读说写”训练为一体的教学主线,我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课堂随笔练习,并将其作为本课的课下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

  伤仲永

  详略得当

  变先扬后抑

  对比衬托

  不使学借事说理

  其受于人者不至

  本次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说板书设计。这就是我在这节课的板书:

  左边是主板书,体现了全文的内容主线和中心,“伤”用蓝色笔醒目的突出全文的情感基调,右边是副板书,重点显示本文的'写作特色。

上一篇:【必备】说课稿集合4篇下一篇:【精选】说课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