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6-13说课稿

【精品】说课稿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

  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课文中,作者记叙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手段

  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2、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

五、教法、学法

  1、《社戏》虽然写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龄与初一学生大体相当,但毕竟年代久远,对于当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会产生出许多奇怪的疑问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不会很在意。这正是需要教师精讲的地方。教师要重视点拨,提供背景材料,点明要点所在。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而不是交给学生一个答案。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本课时,尤其在处理课后练习,不宜追求惟一的标准答案,要允许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2、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但他们纯真的童心却是相同并且相通的。因此,在阅读时,采取联想的方法会比较好一些。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如果身处其境,会不会也那样做?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朋友们是不是也做过类似或者更“淘气”、更有意思的事,做这些事,表现了少年朋友们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其次,要学习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社戏》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怎样去评说他们的行为,这些都是可以质疑的。不只要提出问题,还要有自己的见解。第三,要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并学习这些表达方式。

六、教学程序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2、解决字词障碍;

  3、理清文章脉络;熟读课文;

  4、明确“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乐事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3、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背景材料介绍,学生描述社戏这一习俗;

  4、学生联系家乡某一文化习俗,在课堂上口头表达,课后写小作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第二课时

  1、看戏前的波折;

  2、航船在去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

  3、看戏时的心理和兴趣。

  1、找出夏夜行船时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句子,并且体会其中哪些描写可以体现当时人物的心情,明确此处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

  2、学生复述看戏过程,归纳看戏时人物的心情;

  3、布置课后写一篇小作文,练习以景抒情的写法。 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第三课时

  1、看戏归来的情形;

  2、看戏次日的情形。

  1、复述归航时主要写了哪些趣事;

  2、比较此时心情同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3、重点讨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含义。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七、课后实践

  学生虽然不大会有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但在城市中会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可以把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的情况写下来,也可以请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谈谈他们是否看过社戏的情景。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画家梵高》一课是人美版第八册17课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本课主要介绍了梵高的生平及其人物画、风景画等作品的特点,学生能用口头或者书面语言对梵高的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养,为今后欣赏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都非常活跃,而且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并且好奇、好动、好表现。而且通过4年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但之前的学习中很少接触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因此,需要从人物生平角度入手,引发学生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并且多创造条件和活动,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展现个性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梵高的生平、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梵高作品的欣赏,讨论并用简单的语言对梵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提高审美素养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梵高的艺术精神,养成最重多元文化的意识,提升对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了解梵高及其作品,学习欣赏作品的方法与过程。

  难点:感悟梵高的艺术表现情绪,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五、教学方法

  教法:展示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20xx年,美国宇航局的航流星云图观测到地球表层,竟然和一位画家在100多年前创作的一幅名为《星月夜》的作品极为相似。这让人不禁感叹,究竟是大自然创作了艺术作品,还是这位画家早就拥有了一双创世者的眼睛?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画家是谁吗?这位画家就是著名的艺术大师文森特·凡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为新课中欣赏《星月夜》作品做铺垫。

  活动二:赏析作品,初步感知

  1.提出问题:同学们对梵高了解多少?结合教材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梵高的生平。

  2.展示梵高的两幅自画像,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真实、严肃、神秘等。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养成自学及提炼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大胆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了解梵高的生平经历入手来欣赏梵高的作品,可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为后面赏析作品积累素材。

  活动三:形式分析,感受风格

  1.继续多媒体展示梵高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观赏,小组讨论:这两幅自画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构图:大方饱满;色彩:明亮热烈;笔触:奔放粗犷。

  2.展示《星月夜》,引导学生欣赏并尝试从构图、色彩、笔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构图俯视,色彩饱满、对比强烈,线条奔放有力,笔触厚重有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物画与风景画的欣赏,可以深入的了解梵高的作品,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提取画面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整合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四:总结概括,领悟探究

  1.总结梵高的绘画特点:色彩对比强烈、明快;线条扭曲、流畅、奔放;构图饱满。

  2.展示《自画像》《星月夜》,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几幅作品分别表现了梵高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压抑,激情。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梵高的艺术特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且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五:比较鉴赏,小结作业

  1.展示《唐吉老爹》《吃马铃薯的人》《向日葵》《阿尔附近的吊桥》等作品,学生欣赏,并结合梵高的艺术特色,从构图、色彩、线条、情绪四个方面分析作品。

  2.总结回顾梵高的艺术特点。

  3.布置作业:课后搜集梵高的相关图片、文章或影像资料,加深对梵高的深入认识,下一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比,学生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加深对梵高的理解;而作业则将知识带入到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艺术的净化、陶冶、教育功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

七、板书设计(略)

上一篇:农村婚礼晚宴主持词下一篇:【精品】说课稿合集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