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 基于课程标准的分析思考
本课是第三阶段“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领域使学生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房子是人类生活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艺术审美与技术工艺的综合体现。每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对老房子的关注比较少,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对老房子的关注,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去表现。
二、 基于学生学习的目标制定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本课的欣赏、学习、评价和创作中实现美术课程的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学生通过观察老房子,了解老房子的特色,感受老房子的内涵。
2、让学生会表述自己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房子的建筑特色,学会通过观察房子的特征使用线描的方法表现。
3、通过对老房子的描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线描画的技法。
其中教学重点为: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多种风格的老房子,感悟不同历史时期老房子的文化和艺术特点。教学难点为:了解不同种类房屋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历史;线描画黑白、疏密的掌握。
三、 基于教法、学法的活动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采取了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根据了解到的学情,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充分想象、讨论交流、教师讲解、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交流展示、相互评价这些教学策略来达成以下目标。
在整个活动中,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再加上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该活动设计意在体现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让学生在观、思、学、议、行、评中手脑并用,亲历实践。
四、 基于体验探究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欣赏评述 --- 作品赏析 --- 技法探索 --- 大胆创作 --- 展示评价
(一)创设情境 感知特点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有喜欢摄影的同学吗?能把你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拍到的老房子的照片分享给大家看看嘛?(并作简单介绍,如:地理位置、房子的特点、自己的拍摄感受)
我相机总结,并适时板书:在社会的发展下,这些老房子如今已日益衰落,但他们却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家乡的老房子。
(二)欣赏评述 作品赏析
1、首先让学生对比老房子跟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有什么区别,让居住过的学生谈谈有什么特点?以了解老房子的居住特色。
2、紧接着我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更确切的去了解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故居图片:1、北京四合院:让学生了解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结构。2、江南水乡:通过水乡的交通有什么特点?这里的老房子构成了什么样的艺术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构成的白墙、黑瓦、水道、小船、拱桥的美丽风光。3、福建客家土楼:让学生去了解客家族的简单历史,土楼的由来及建筑特点。
3、通过欣赏我做总结并引出以老房子为素材创作的美术作品“这些老房子蕴含着深深地人类文化,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同样也成为了画家们描绘的对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画家笔下的老房子......”
国画作品:用毛笔沾墨在宣纸上表现出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水墨的晕染效果更能体现出老房子的朦胧美。
油画作品:油画表现力强、色彩鲜艳,更能表现出老房子的形式美。
剪纸作品:中国民间艺术,把江南水乡的黑白对比表现的更为强烈。
线描:利用线条的曲直、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老房子的黑白对比。
(三)、学习技法 总结步骤
引出今天的主题:用线描的方法表现老房子。给学生讲解线描画的对比关系;我会在黑板上边做简单的示范,边讲解作画的步骤,依据整体(勾画出外轮廓行及比例)、局部(从主要部分入手;线条明确,有疏密变化)、整体(整体调整,黑白对比强调)的绘画步骤。
(四)、学生作业 教师辅导
1、根据老师发的老房子的图片,用线描的方法描绘。
2、遵循的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3、合理体现线描画的黑白对比
(五)、展示评价 课后拓展
在自主展示时,我引导学生从造型、技法、效果等方面来介绍;在互动评价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老房子的主要特点及绘画效果进行。除了引导学生欣赏线描作品,我还鼓励他们提出更好的绘画方法。
课将尽,我用这样的话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老房子,发现了中国建筑的创造美。其实,在这些老房子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艺术特色,如老房子中的木雕、砖雕,精湛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赞叹的,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木雕、砖雕的资料进行欣赏,研究。”
五、基于突出主题的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年段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课文大意。
【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能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3、能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的故事,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本课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仿佛、融洽、黄昏、余晖、客厅、模模糊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重点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学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还记得爬山虎的样子吗?
2、记得是谁写的吗?
3、是的,就是这位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作家,大编辑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大家都尊称他叶老。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叶老,走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速读课文,要求如下: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在文中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课文讲了几件事?
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教师明确:文章主要讲了2件事。一是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修改作邀请做客)
三、学习第一部分,体会作文修改之道,初步感受叶圣陶的人品
1、课文哪几小节是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的事?(学生默读课文,按事件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5段,第二部分分6—10段。)
2、学生默读前两段,概括前两段的两层意思: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圣陶先生帮我改的。
3、请同学们速读3、4、5小段,叶圣陶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呢?
4、大家翻看看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圣陶先生当年给作者改的作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叶圣陶修改作文的认真。
5、大家从这篇修改的作文中发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认真,当作者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他有什么反应呢?(愣住了)。
6、讨论:作者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是写的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圣陶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如此认真细致的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7、大家再看资料袋,举例来说说叶圣陶改了哪些地方?
(学生照着“一张画像”的修改稿发言)。
8、这篇修改过的作文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呢?谁为我们读读呢?学生自愿读:映入眼帘的是……钩或直线、曲线。
9、讨论:作者从叶圣陶的修改中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生答)
10、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圣陶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圣陶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谁来为我们读?指名学生读叶圣陶先生的评语。
11、如果说叶圣陶先生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学生接着读: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师:那时,作者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此时他对自己的写作当然是信心大增。
四、精读第二部分进一步感受叶圣陶的人品
1、当我去叶圣陶先生的家做客时,他对“我”又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课文中哪些词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请大家找出来并谈谈理由,相关语句有:意外、像大人一样和“我”握手、交谈融洽、亲切、认真、质朴、期待等,引导学生从“我”和“叶圣陶”的身份差别去思考。
3、叶圣陶先生和我的谈话让我模模糊糊懂得了———学生跟读:作家就是这样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4、作家是怎样做的呢?(指板书词语)学生:平易近人。
5、作品是怎样写的呢?(指板书词语)学生:一丝不苟。
6、“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谁能说说“堪称楷模”的基本意思。再结合课文来讨论,最后尝试用这个词语造句。(板书:人品作品)说明:抓住描写叶圣陶动作和语调的词语来感受他的平易近人。
五、分析爬山虎,讨论题意
1、文中几处写了爬山虎?指名学生回答。文中有三处写到爬山虎,前两次是具体的,最后一次是抽象的。让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体会这一点。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刚进里院……。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3、这段描写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将阳光和爬山虎与叶圣陶和“我”进行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圣陶先生的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4、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第二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此时的爬山虎与第一处有什么不同。
5、这时作者眼中的爬山虎与他第一次见到的在感觉上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做递进思考,“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虎虎有气”,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懂得了叶圣陶先生“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
6、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学生找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7、这句话说明什么?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说明:对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词句进行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课题的含义。
六、修改作文,拓展延伸
1、大家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在写作方面的知识有没有增长呢?请大家试着修改一下《一张画像》的前三小节。学生认真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将自己修改的与叶圣陶修改的作比较,体会差别。说明:尝试修改作文,将课文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培养写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
1、每个学生拿一篇自己以前写过的作文,与同桌交换换着修改,然后互相评议。
2、老师固定一篇作文,一起修改,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