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形成》的说课稿

2021-06-13说课稿

《风的形成》的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风的形成》的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的形成》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风的形成》是小学科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地球的外衣”这一单元的内容。风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在上册已经学习过的风级、制作风向仪、风的观测及前一节刚学习的热空气等与风有关的知识,学生对风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具备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前一节课学生认识了热空气会上升这一原理,更是为这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成因模拟实验。

  2、科学知识: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三、学情分析

  风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学习了风级、制作风向仪、风的观测及学习热空气等与风有关的知识后,学生对风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具备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探究风的形成问题的方法及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学生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学习科学,对探究的过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形成,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四、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与规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

  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身边常见的材料,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风的形成。

  2、分析归纳法

  学生经历探究式教学活动,从中发现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其目的是让学生能从现象中获得科学概念。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视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在现象中发现规律。

  3、讨论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吸收别人的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4、启发式教学法:课堂教学中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几个有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得出科学概念。

五、学法

  1、观察感知法:抓住本课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通过在实验中观察并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影响空气流动的因素。

  2、小组合作法:《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由基础好的带动基础稍弱的学生,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实验探究法

  本课使学生经历设计实验、验证性实验、分析现象等探究过程。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学学习上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六、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风的形成探究仪、扇子、气球以及各个小组做实验要用的可乐瓶、蜡烛、打火机、香、小盘等,实验材料接近学生生活,易于接受,不致于因材料分散学生实验的注意力。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从而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八、教学过程说明

  (一)、贴近学生生活,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风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学习了风级、制作风向仪、风的观测及学习热空气等与风有关的知识,学生对风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具备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学设计中,“生活中哪里有风?”学生联想已有经验,娓娓道来。紧接着设计了“学生制造风”的环节,更是点燃了他们生活经验的火花,他们用嘴吹,用书扇等,非常活跃。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了“空气的流动形成风”的特点。

  (二)、学生大胆猜测,让好奇心伴其成长。

  老师幽默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猜测的热情。“人造风是风的一种,是我们人为地让空气流动形成的,像刚才我们用扇子来扇风,不扇时,扇子周围的空气不流动,我感觉不到风;扇扇子时,扇子周围的空气流动到我的脸颊和身上,我便感觉到了风。那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是不是天上有一个孙悟空也拿着一把大扇子在那儿使劲地扇啊? 那自然界的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一些技巧,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而想象,又是人类智能发展的最高境界。”教学实践表明,有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好奇心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新鲜的、美丽的。科学的做法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为孩子创造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好奇心伴随他们生命的始终,这无疑是教育馈赠给下一代人的最好的礼物!

  (三)、科学实验探究,在动手研究中获新知。

  《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由教学的操纵者、主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创新思维的激发者。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节课活动的重点放在学生探究风的成因活动中,学生在自由的、开放的探究情境中不仅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而且在观察感受的过程中理解了自然界中风的成因,真正的感受科学,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充分发挥了科学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他们的科学素养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上一篇:《风的形成》说课稿(精选3篇)下一篇:《风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