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热带鱼》是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中配合拼音练习而安排的一首儿歌。整首儿歌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热带鱼的漂亮与有趣。
【教学策略】
由于这篇课文内容虽短小,但生动有趣,于是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以引导学生读儿歌,从中开展多种活动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借助文本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篇课文的特点,这节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字,会写3个字。
(2)巩固所学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初步进行读的训练,感知文意,体会热带鱼的可爱与有趣与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热带鱼的可爱与有趣,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巩固所学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学习生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拼音识字和游戏的快乐。培养学生拼读的热情。
【教学过程】
由于本文是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配合巩固所学声母“y、w”整体认读音节“yi、wu、yu”而安排的内容。如何把拼音与识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我采用了创设情境以引导学生复习整体认读音节和读儿歌,从中开展开展游戏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班学生喜欢欣赏精美图画,所以我就尊重学生的爱好,采用让学生欣赏水族馆里热带鱼自由活动的情景,畅说对热带鱼的感性认识,以丁丁也看了热带鱼,忍不住编儿歌的方式引入对儿歌的学习,感受到了学生对热带鱼的喜爱之情,这样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在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后,我就让学生听读儿歌,进而自主读儿歌,“披文入情”领略儿歌的生动语言。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披文入情”,所以我先让学生听老师感情读儿歌,然后再自主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和识字,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音节,如果还不认识就用小圆圈把它圈起来,待会儿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从中让学生进行拼读练习以及巩固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尝试通过拼音识字的乐趣。
读后老师检查初读情况,进行个别抽读,分组读,同桌读,齐读等,积极采用师生互评方式予以正音。对读得好、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阅读的自信心。
经过刚才的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字和儿歌中的音节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激发他们对拼读识字进一步产生兴趣,我又在学生初读儿歌后,以游戏“欢乐对对碰”来巩固整体认读音节和生字。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整体认读音节,学会了认字方法,又对生字“鱼衣五”加深了认识。把认字教学落到了实处。
下一个环节我安排学生表演读儿歌的环节,让学生“神与景游”感知文章的情景美。这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借助课件让学生理解了“五彩衣”,继而想象自己穿上这样的衣服,会怎样?来激发情感,后又做动作,理解了“尾巴摆一摆”最后在表演读中激发出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语感,使学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陶醉于热带鱼的美好世界中。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积累了语言,领悟了情境。
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声母“y、w”与识字的关系,在表演读儿歌后,我又随文“做游戏”一词时设计了“分鱼”的为带声母“y、w”的字分类的游戏,学生在分鱼的活动中,认读了生字,并辨别了声母“y、w”与字的关系,为下一步在写话中,遇到写不起的字用音节代替打下了基础。
接着我通过捉迷藏游戏和一首我自编的儿歌让学生巩固并迁移识字,检测他们对今天新学的生字的认识情况(儿歌中融入本课生字)。
最后我播放课件,借助图文让学生记住“鱼”字的形,后看着色彩鲜艳的动画描红以及和教师范写进行了本课的写字练习。在学写字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自主写字打下基础。
在课后安排上,我抓住学生对热带鱼和儿歌的热情,让他们自主编儿歌,进行课外创作。
我的板书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整堂课教学,我始终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游戏,内化声母与识字关系,在读中训练语言,辅以“思,议,评,演”等手段,来培养他们能力,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喜欢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惊弓之鸟》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惊弓之鸟》,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惊弓之鸟》说课稿。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居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先讲述了更赢射大雁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讲述了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因此可以按内容的不同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也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三段来理解。教学中为了突出重难点,采用分两部分的方式比较合适。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前五自然段。文章首先便交代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接下来的四个自然段较为具体地讲到了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如文中所述,更赢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便断言他“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这种技艺非亲眼所见,谁人会信。难怪魏王会“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认为是自己听错了,但随之而来的情形便足以印证了令魏王难以置信的话。“更赢并不取箭,”这句话原本毋需用一个“并”字也能讲通,但通过一个“并”字,却很好地强调了“不取箭”的事实。但闻“嘣”的一声弦响,只见“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读文至此,我们定会拍案叫绝。第二部分是文章的后四个自然段。这部分内容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尤以更赢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为重。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实着实令魏王“大吃一惊”,由前面的“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两个怀疑到近乎不相信自己耳朵的问句到“啊!“真有这样的本事!”两个惊
讶到近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惊叹句便很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课文并未就此点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惊叹之余,写到了更羸令魏王觉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话:“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只受过箭伤的鸟。”这里,我们应该注意更羸话前的提示词语“笑笑”两字可不简单,因为这笑中包含着更羸对眼前事实的最清晰的认识。然而这其中的玄机却是我们和魏王所不知道的。这话语连同这话语前不可思议的神情对刚亲眼目睹完让人不可想象的只弯弓取鸟场面的魏王来说,当然更是觉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吗?“你怎么知道的?”魏王的疑问也是我们读到这里的疑问,当把这些不可思议的疑问推向高潮的当口,让更羸用诸语道破天机,应当说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笔。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惊弓之鸟》说课稿》。”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赢由所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所得出的结论。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是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突出的——个特点,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本篇文章位于本册教材的第八组,在训练重点上由逐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的训练进而训练学生“把一段话写清楚”。教学时,应抓住课文的重点段,首先在弄懂自然段的
意思上下功夫,再在此基础上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针对本册教材的具体情况,大纲要求教学中让学生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针对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的教学目标: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更羸能不用箭
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培养能力方面: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基础知识训练方面: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能手”、“‘本事”、“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练习复述课文: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养成认真读文、勤观察、善思考的习惯。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更羸只需拉弓,不必取箭即可射下大雁的故事,反映他遇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的话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拟定为教学重点,而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中将其作为难点来处理。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发展性阅读的“双向”过程是安排阅读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结合《惊弓之鸟》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揭示课题,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个成语故事的大致内容,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过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记叙的内容,按老师的提示:射落大雁,道出原因,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二课时首先在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课题导入新课的环节。由故事演绎而来的“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课文对更羸善射的技艺集中体现在对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准确分析和推理上,以上这些不宜过早出现,因此适当地变换形式,以几个浅显的小问题切入,有利于学生渐入佳境。我是这样做的:在进一步揭示课题时,学生明确故事里的这只鸟是只怎样的鸟?以此唤起学生对大雁这种候鸟的生活习性的再认识,为下文讲更羸如何只拉弓射雁略作铺垫。故事里讲到了哪些人?主要讲谁?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立足于了解文章的中心人物更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