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6-13说课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口技》。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结晶的文言文,长期以来对它的教学,我们许多教师一直沿袭“串讲法”: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中间再穿插繁博的文言语法,令一篇篇文质具佳的文章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执教文言文“举步维艰”。 今年3月,我参与了我校文言文教学的校本研究,从交流前的准备、教学研究、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文言文教学完全可以突破固有的串讲模式,通过教师个性化的文本解读,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让文言文教学变得有趣、有味和有效。 下面请允许我将部分探究成果向各位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分析,《口技》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本文的“善”是文眼,2-4段详细描写了口技者模仿的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声音,最为精彩,即(下面我所要谈到的)技“善”。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描写了一家人深夜由睡到醒的情景,摹拟的声音有:犬吠声,打呵欠、伸懒腰声,说梦话声,啼哭声,哼唱声,絮叨声,以上种种声音都能惟妙惟肖地一齐发出。这个场景突出了声音的由远到近、由小到大,而且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难怪宾客们听得入神,可见口技人设计演出内容的匠心。第二层描写了这家人再次入睡的情景,摹拟的声音有;打鼾声,手拍乳儿声,老鼠作索声,盆器倾侧声,妇人梦中咳嗽声,声音由急到缓、由闹到静,声音的种类较第一层少了,但是这暂时的安稳恰是下面的高潮的过渡。张弛兼具,更显出口技人善于把握演出节奏的能力。第三层是整个演出的高潮,摹拟的是这家人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口技人摹拟了从失火到救火的全过程。作者用“忽”一字表现出“火起”的声音来得突然,接着口技人为我们再现了因火警而引起的人们惊恐万状的声音,以及火势凶猛的情形,“力拉”、“呼呼”、“许许”等拟声词的使用,加剧了紧张气氛,这是写“失火”。口技人还再现了救火的声音:求救声、泼水声、拉倒屋子的声音、抢夺火中财物的声音,声音由少到多、由简到繁。如此简单的道具,却能表现如此复杂的声音,让宾客如此入情入境,不得不让人赞叹口技人绝妙的口技技艺。

  同时,通过文本解读,我发现,在表现手法上,也体现了“善”,即文“善”,具体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1、叙事有条理: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顺着宾客所听到的记叙了三个场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动;二是不久全家逐渐入睡;三是寂静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个层次,井井有条,互相联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拟的声响也是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使读者有亲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觉。

  2、行文有波澜:这篇文章的更传神之处,在于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宾客意少舒”,波澜渐低,但“火起”以后形势大变。全文如音乐的旋律,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紧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澜达到高峰,千态万状,令人应接不暇。

  3、叙中有描写:本文在正面记叙时,勾勒出三幅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画面。如各种声音,全凭描写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感。又如在叙述口技表演过程中随时描写听众的反应,描写他们的神情态度。这种写法,既能具体地显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间接表现口技技艺的高超。

  4、叙议有结合:“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这是议论句,精当地用在口技表演到了高潮之时。它是宾客心理活动的表白,也是给口技“妙绝”的鉴定。议论使文章更丰富了,自然把“妙绝”的口技推向了“绝顶”。

  5、首尾有照应:除了记叙穿插描写以外,首尾之间还注意照应。开始与结束两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确简单,即使全部发挥作用,也难以发出那“百千齐作”的声音,这就不能不叹服艺人绝妙技艺。

  6、侧面有烘托:表演前布景、道具简单,表演开始后听众的入神反应,表演结束后的“撤屏视之”,重申布景、道具之简单,这些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7、繁简有得当:一事有一事的发展变化,其中有大小,有轻重,有顺逆,有松紧,所以不能平均主义地写。《口技》一文,中间形容口技之妙详写,开头结尾简写;同是写火起,由“忽一人大呼”到“抢夺声、泼水声”具体写,由“凡所应有”到“不能名其一处也”概括写,在繁简方面都处理得很恰当。

  8、松紧有节奏:在节奏方面紧松也有分寸。第三段夫妇入睡,微闻鼠声,几乎归于静寂,“宾客意少舒”,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和节奏的放慢,听众也从兴奋状态中松弛下来。紧接着“火起”,形势大变,“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以为大火即将烧身,意欲竞相奔命,幻觉当真,如临灾场,紧张之至,无以言表。

  9、文字有简练:《口技》所记的事很奇妙,也相当纷杂,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这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字简练的特点。

  10、语言有生动:本文选词恰当,写什么象什么。如写小儿是“含乳啼”,大儿是“絮絮不止”,深巷中犬吠是“遥闻”,老鼠是“作作索索”,无不贴切而生动形象。为了说明声音发生的先后,选用“既而”、“当是时”、“未几”、“俄而”等表示时间的副词,表现时间的推移,变化多样。

  通过作者林嗣环精当的文字和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读者在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基于以上解读,我将《口技》的技善和文善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主体活动也将围绕这一重点与难点有效展开。

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约3分钟)

  开始的导入,我采用激趣导入法,通过播放《洛桑学艺》的视频片断,学生暗自赞叹、惊讶的同时,教师顺势导入:洛桑不过三五种声音同时模拟而已,明朝林嗣环写的《口技》更妙,能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起发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入则是第一槌, 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导入确实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了口技的魅力,同时也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读课文,说译文(约15分钟)

  首先,找一名学生朗读第一段,其它同学可以帮其纠正读音。

  然后,找一名学生翻译第一段,其它同学可以向翻译的同学提问重点字、词的意思,老师相机点拨。

  接下来,依次类推,完成5个段落的文义疏通。

  文义疏通完毕,学生再读课文,在理解基础之上的朗读,更加顺畅。

  落实“言”,就是充分体现文言文的工具性。在教学中,老师的“言传”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学生的“意会”和兴趣更是可贵。因此在设计上我特别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在交流讨论,探究质疑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最后,教师出题,小组竞赛。

  这一环节就是检测效果的时候了,热热闹闹的课堂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题目当中去,通过解题训练能力。我将零散的字词分门别类,讲难点、教方法、教技巧、找规律。比如我设计的:咬文嚼字贯古今(即根据课文里“字”的意思,推测右边词语的意思)

  众妙毕备——丑态毕露(都) ..

  宾客意少舒——舒筋活血(伸展,松弛) ..

  不能名其一处——莫可名状(说出) ..

  几欲先走——走马观花(跑) ..

  两股战战——悬梁刺股(大腿) ..

  会宾客大宴——会逢其适(适逢,正赶上) ..

  变色离席——声色俱厉(脸色) ..

  通过这类词语指导学生:学习古文不要只是死记硬背,要学会融会贯通。

  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过比较,能帮助学生发现词语含义和各类句式的细微差别,在辨别中加深记忆。通过归类,将散见于课文中的各类知识,归结整理,使之系统化,便于掌握,并且,因新忆旧,温故知新,互相印记,记忆更加深刻。

  三、读课文,析文句(约20分钟)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出层次。

  这个环节,我改变了齐读的方式,让学生杂然的读,各读各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不同,读出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在第一次执教时,教师没有作示范,学生的层次感不是很清晰,第二次教师注意了这个问题,提出朗读要求之后,随即将第二段做了示范朗读,学生立刻感受到可以通过朗读声音的大小、强弱,读出层次。

  然后,在层次清晰的基础上,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要求学生发言。

  刚抛出这个问题,学生也是有些迷惘的,他们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从哪个角度入手,于是教师又作了一个示范:就拿第一句来说 “京中有善口技者。”

  文章开篇就用这句话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之“善”。

  此时,学生们豁然开朗,原来老师是想让他们分析某一个句子的表达作用,也就是这句话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同时还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来分析。接下来,学生们踊跃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其中确实也擦出了不少智慧的火花。如:

  生(回答):“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将道具一一列举,表现了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师(追问):四个“一”说明什么?

  生(回答):没有其它东西了,就这么些。

  师(又问):这些事物对口技声音的发出有没有什么帮助?

  生(回答):没有。

  师(总结):对,口技艺人的表演主要凭的是他的“口”,表面虽无任何赞词,实际却以道具的简单来??

  生(脱口而出):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师(提升):这里是一种衬托的手法,同时也是在为其高超技艺制造悬念。

  生(谈到):结尾处又写道:“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又再次强调口技艺人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

  再次表现艺人绝妙的技艺。

  师(追问):嗯,开头交待,结尾又再提及,这是什么手法?

  生(回答出):首尾照应。

  师(总结):开始与结束两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确简单,即使全部发挥作用,也难以发出那“百千齐作”的声音,这就不能不叹服艺人绝妙技艺。

  又如:

  生(说):“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这句话高度赞颂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妙绝。

  师(肯定):“高度”这个词用得好,作者对他的评价极高。这是什么表达方式? 生(回答):议论。

  师(再问):在这里作用是什么?

  生(答道):引起人们的思考,口技人竟然凭借一张口,一个舌头,“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摹拟出了复杂的声响。

  师(总结):对,这是宾客心理活动的表白,也是给口技“妙绝”的鉴定,叙议结合,这是文章的一个妙笔,不仅使文章更丰富了,还自然把“妙绝”的口技推向了“绝顶”。

  如此简单的两句话的分析,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点拨,得出了悬念、衬托、叙议结合、首尾照应这几大写作特点。

  再如:

  生(说):“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行走。”这三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师(回应):表达得非常好,找得也很全面。能否抓住关键词具体说说听众这三次的心理?谁来说第一句?你来。

  生(分析):“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满”字点明人人如此,能把每个人带入到情境中是很不易的。“无不”是双重否定,强调了口技者造成的以假乱真的效果。

  师:很好,他在分析的时候,抓住了哪一类词?

  生:副词。

  师(点拨):再换一类词体会呢?比如:伸颈??

  生(很快找到):“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师(总结):你们看,一句话,几个词,就表现了这么多丰富的内容,看来文字虽然简炼,却很生动,也难怪作者能只用三百多字,写尽这么奇妙与纷杂的技艺。

  这一组师生对话中,老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既让学生学会了赏析句子的一大方法,又巧妙地通过品味字词,体会到本文文字的简炼和语言的生动。

  3、全班按提示分角色朗读

  在理解了文章的写法,品味了词句的特点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按照屏幕的提示,读出层次感,读出故事味。

  我是这样划分角色的:

  (师)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男生)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女生)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生)忽一人大呼:“火起”,(男生)夫起大呼,(女生)妇亦起大呼。(男生)两儿齐哭。(全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师)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第一次执教时,由于第4段角色变幻比较多,朗读在衔接上显得很不自然,第二次执教,我有意识地在朗读前先对第4段作了指导,教学生学会抢读,即在前一句话音刚落,就接下一句,一遍试读下来,学生们掌握了方法,全文读来也自然水到渠成。

  四、读课文,说感受(约7分钟)

  首先,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带着对口技艺人深深的评价(赞叹、敬佩)来读。

  读完后,我随即请他们就“感受”进行发言准备。其实所有的发言都是在上一环节中铺垫好的,学生只需在此基础上作一些归纳和总结即可。

  最后,由老师总结以下几条:

  技善——演员表演:道具简单,声音复杂,层次分明

  观众反应:身临其境

  文善——叙事有条理、行文有波澜、叙中有描写、叙议有结合、

  首尾有照应、侧面有烘托、繁简有得当、松紧有节奏、

  文字有简练、语言有生动

  在学生归纳时,有一些点是没有讲到的,比如:叙事有条理、行文有波澜、繁简有得当、松紧有节奏,老师在归纳总结的时候,就这些内容作一个补充说明,学生的知识得到全面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全面提升。

  在整节课上,“读”与“说”两个板块作为教学设计中的两条线索,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交替、相互连缀。由于需要读与说,便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几个小板块细致划分,且不断变化学习的要求与角度,学生能够读得起来,也能够说得起来,整个教学过程由整体——局部——细节,一步一步向前,一层一层深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如火如荼的《口技》教学的校本研究即将告一段落了,掩卷而思,在付出辛劳的同时,也颇有收获。具体有以下几点:

  1、找准一个突破口

  一节课,总有部分学生置身于课堂之外,这固然有他们学习状态的原因,但也有教师课堂设计的重要因素。再老的课文,只要花心思,总能找到新角度,上出新意。所以,文言文教学找准突破口是一个关键。在设计《口技》时,我想:只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全身心入情、入境,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且每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基于此,我找到了《口技》一课的教学突破口:“善”,设

上一篇: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下一篇:【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