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汉字硕果仅存,至今不衰。其实汉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曾面临拉丁化的挑战,计算机的挑战不过事实告诉我们,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汉字,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但,当下,汉字依然面临着挑战。作为人类的智慧成果,汉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敬重;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汉字也没有得到精心的维护。在汉字教育和汉字运用方面,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②比如字理的模糊。和拼音文字不同,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着独特的字理,研究字理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小学,即文字学。我们的前辈文化人,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陈独秀曾在狱中编写《小学识字读本》;鲁迅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写过别具慧眼的《门外文谈》;郭沫若更是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专家。可是,今天的识字教育似乎无理可言,文字学早被驱逐出课堂,学生只知点横撇捺,不知造字理据。所以才会有人经常把天翻地覆写成天翻地复,把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把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
③又如读音的紊乱。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准确的读音,是掌握汉字的基本要求。有些人却视读音为儿戏,秀才识字读半边,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于是,龋齿成了yǔ齿,濒临成了pín临。说服的说字,字典里注音为shuō,口语里读音为shuō,却被不少电视台的主持人刻意改读成shuì。
④再如形体的失范。汉字的字形有一个演变过程,到了汉代经历隶变以后基本成熟,从笔画到结构,形成了社会共识。新中国建立以后,通过自觉的文字改革,书写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可这些规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遵循。世博会的博左边常被写成忄了,康师傅的康下边写成了水。甚至电脑字库里的有些字,一打出来就是错的,比如假字的右上角误成了几何的几,肺字的右半边误成了城市的市。当年铅排时代,印刷厂的字模要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如今电脑字库各行其是,错了也无人过问,出现了文化管理上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