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科生到科学巨擘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8-07-12阅读答案

  从偏科生到科学巨擘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由于战乱连年,11年的小学和初中,他真正念书的时间还不到5年。考入苏州高中时,钱伟长是全班最后一名。高中三年,他努力学习,补上不少。但到考大学时,只有文史尚过得去,数理化、英文还是弱项。19岁那年,钱伟长以历史100分、中文100分,其他各科加起来还不到100分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他在《八十自述》中说,正在考虑读历史系还是中文系时,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义愤填膺的他决定弃文从理,改学飞机大炮。

  可物理系主任吴有训不同意,为啥?他知道钱伟长物理只考了5分。可钱伟长铁了心要学物理,经过一周的执着请求,吴有训被打动了,给了钱伟长一年的试读机会:如果数理化三门课有一门低于70分,就得转回文学院。

  这名偏科生开始走进物理学的殿堂,并摸索出用思考的方法学习的门道。果然,他达到了吴有训的要求,毕业时,他还成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许多认识钱伟长的人,无不赞叹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个天才。但他从未承认过这一点,相反他说:天才是不存在的。无论谁,也无论有什么样的条件,要想学得好,要想搞出成就,最先和最后必不可少的都是勤奋。因此,晚年他还自信地说:这么多年来,我没有懒过,我的知识没有老化。

  钱老的学生、如今已是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的周哲玮还记得,第一学期,他和同学把选课表递给钱伟长看,没想到这位导师拿起橡皮擦去了许多课程,只留下一些经典课。

  其余的时间,导师就要我们去查文献、开展研究工作。周哲玮回忆说,钱先生还教导我们说,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已经是一年前的成果,教科书上的,起码是5年前的成果,所以,读研究生要紧的不是看书,而是看文献。周哲玮还记得,钱先生非常希望学生自己通过调研提出问题。这些培养学生的理念,到今天依然不落伍。

上一篇: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阅读答案下一篇:弯弯的月亮阅读试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