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彻里帖木儿幼沉毅有大志,早备宿卫,擢中书直省舍人,遂拜监察御史。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生杀予夺皆出其意,道路侧目。彻里帖木儿抗言,历诋其奸,帖木迭儿欲中伤之。会山东水,盐课大损,除山东转运司副使。期月,补其亏数皆足。转刑部尚书,京师豪右惮之,不敢犯法,而以非罪丽法者多所全脱。天历二年,拜中书右丞,寻升中书平章政事,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彻里帖木儿曰:吾知为臣忠、为子孝、天下治、百姓安为瑞,余何益于治。岁大饥,彻里帖木儿议赈之。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之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彻里帖木儿慨然曰: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往复累月,民存无几矣。此盖有司畏罪,将归怨于朝廷,吾不为也。大发仓廪赈之,乃请专擅之罪。文宗闻而悦之,赐龙衣、上尊。至顺元年,云南伯忽叛,以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治军有纪律,所过秋毫无犯。贼平,赏赉甚厚,悉分赐将士。师旋,囊装惟巾栉而已。除留守上都。先是,上都官买商旅之货,其直不即酬给,以故商旅不得归,至有饥寒死者。彻里帖木儿为之请。有旨,出钞四百万贯偿之。迁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以严厉为政,部内肃然。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初,彻里帖木儿之在江浙也,会行科举,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故其入中书,以罢科举为第一事。至元元年,拜中书平章政事。首议罢科举,又欲损太庙四祭为一祭。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其罪状劾之,帝不允,诏彻里帖木儿仍出署事。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宝,参政许有壬入争之。太师伯颜怒有壬曰: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有壬乃曰:科举若罢,天下人才绝望。伯颜曰:举子多以赃败,又有假蒙古、色目名者。有壬曰:科举未行之先,台中赃罚无算,岂尽出于举子?举子不可谓无过,较之于彼则少矣。伯颜心然其言,然其议已定,不可中辍,乃为温言慰解之。彻里帖木儿尝指斥武宗为那壁,那壁者,犹谓之彼也。又尝以妻弟阿鲁浑沙女为己女,冒请珠袍等物。于是台臣复劾其罪。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人皆快之。久之,卒于贬所。(取材于《元史彻里帖木儿传》)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除山东转运司副使 除:撤销官职
B. 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 而以非罪丽法者多所全脱 丽:通 罹 ,遭受
D. 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宝 用宝:加盖皇帝印章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 彻里帖木儿为之请
B. 生杀予夺皆出其意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其罪状劾之
C.以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举子多以赃败
D.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之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科举未行之先,台中赃罚无算。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
黄河水变清了,地方官认为是祥兆,要上报朝廷
B.太师伯颜怒曰: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
伯颜生气说:是你鼓动台臣说彻里帖木儿坏话的吗?
C.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
看到驿馆中宴请考官,举子们心中愤愤不平
D.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
很多百姓已经饿死了,竟然还要拘泥于常规吗?
4.下列属于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的原因一项是(3分)
A.彻里帖木儿曾经大声谴责右丞相帖木迭儿的奸诈行为
B.彻里帖木儿曾任刑部尚书,严格执法,令京师豪右害怕
C.至元元年,彻里帖木儿曾经第一个提出了废科举之事
D.彻里帖木儿在言语上对武宗不敬,并曾骗取朝廷的赏赐
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赏赉甚厚,悉分赐将士
(2)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
6.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彻里帖木儿在赈灾和治军时的形象。(4分)
赈灾时 ; 治军时 。
7.文中彻里帖木儿、伯颜主张罢科举而许有壬反对罢科举,请简要说明其各自理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