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咏牡丹》阅读答案

2018-07-21阅读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与义《咏牡丹》阅读答案,欢迎来参考!

  咏牡丹

  宋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

  ①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②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③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诗题上看本诗是咏物诗,诗的内容实际上是借物喻人,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B.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C.“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路途遥远。

  D.诗作苍凉悲怆,言短意深,对故乡的怀念,对金兵的仇恨,成为强烈的弦外之音。

  E.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

  2.本诗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极为相似,但也有不同。请比较一下异同。

上一篇:蜂鸟阅读题答案下一篇:《峨眉山月歌》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