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阅读答案

2021-03-22阅读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饮食文化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饮食文化阅读答案1

  《中国饮食文化》阅读原文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中国饮食文化》阅读题目

  4.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6.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阅读答案

  4.C

  5.D

  6.B

中国饮食文化阅读答案2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

  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本周出版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他向记者披露了这份“隐藏的食谱”。

  经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文字记载,他探讨了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重要性。据胡司德研究显示,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他说:“厨师、屠夫和侍应这类职业将一些塑造领导力所需的才能具体化了。比如,为了不让任何一种味道太重而盖过另一种,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常常所说的和谐、公正和平等。此外,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也表达了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是有史书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贤佐。他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但有一段时间,给商汤王做的饭总是太淡或太咸。问及此事,他在解释时借机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胡教授以伊尹为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代名厨成为一朝贤相,并以自己的厨艺启发商汤王执政的。

  与许多西方人不同,胡教授对中国饭局酒桌上的“哲学”十分了解,他说,“许多正式的晚餐或宴会,它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要体现宾客的身份地位;夹菜的时候也要按尊卑分先后顺序;无论是敬酒还是回敬,都要遵循来宾的贵贱等级;此外,贵宾与普通客人使用的餐具器皿也会有所不同”。胡教授介绍说,中国古代的宴会同样也是个社交场所,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中国的饭局让这位英国教授不由地联想到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他认为这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在当代社会里,如果你想与人沟通交流,最好的方式通常都是邀请他们吃饭。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带学生们参加这类正式晚宴,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吃不言、睡不语”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句古训,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食不厌精”、粗茶淡饭的饮食哲学给胡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自己也喜爱粗茶淡饭,因为粗茶淡饭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圣贤的理念,不暴饮暴食也体现了节制有度的概念”。“此外,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是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的典型例子。他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虽然在宫廷中常常需要出席各类酒宴,但孔子从未让自己喝醉过”。

  胡教授还相信,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品性。他表示,“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这就是中国人现在也在提倡的‘胎教’”。

  1.下列有关“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生存之道,并将这种生存之道生动地比喻为 “隐藏的食谱”。

  B.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十分重要。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

  C.宴会上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体现了一种酒桌上的“哲学”。

  D.“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胡教授相信这种影响包括对道德品性的影响。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分)

  A.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等做法能具体体现和谐、公正、平等、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B.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他借做菜的道理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成为一朝贤相。

  C.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胡司德认为在这些方面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

  D.孔子“吃不言、睡不语”、“食不厌精”、粗茶淡饭、不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都能够体现中国的饮食哲学,胡教授也喜欢这样做。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有一段时间大臣伊尹总是有意把商汤王的饭做得太淡或太咸,目的是引起商汤的疑问,借此机会启发商汤王执政。

  B.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夹菜的先后顺序、敬酒和回敬的规则、使用的餐具器皿,都与来宾的贵贱有关,胡教授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都体现了严格等级观念。

  C.中国古代的宴会上,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体现了中国饭局的社会交往功能。

  D.孔子能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在宫廷酒宴中从未让自己喝醉过,是圣贤理念的体现。

  参考答案:

  1、C。“宴会”应为“许多正式的晚餐或宴会”

  2、D。作者只说“自己也喜爱粗茶淡饭、不暴饮暴食”,其他没有根据。

  3、B。“不以为然”错,作者无此意。

上一篇:《蔡邕被害》阅读答案下一篇:《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