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内容: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吴冠中—傲然不屈的艺术魂吴志菲说真话是鲁迅给我的影响
吴冠中走了,说真话的人又少一个。鲁迅是吴冠中追随的“精神之父”,血管里融了他的血,品格上附了他的魂。“说真话是鲁迅给我的影响,我用几十年的人生去实践这一点。”从初中起,吴冠中就喜欢鲁迅,他一辈子都想说真话,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他才有了说真话的机会。1979年,吴冠中对“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开火:“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这样的第二,永远是第二,艺术永远上不去。我说,这个看法有问题,应该辩论。”整个会场竟没有人敢接他的话茬儿。
1992年,他发表文章《笔墨等于零》,意在说明绘画效果依凭全局笔墨构成,而不能孤立、局部地看待笔墨,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结果被一些人断章取义,横加指责。
2007年3月,身为全国政协常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88岁高龄的吴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美协、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好多官僚,是一群不下蛋的鸡”,呼吁取消美协、画院,建议对画家实行“以奖代养”。“现在国家给的奖不够,文化部给艺术的奖只有3万,还是日本人捐的钱,我觉得很耻辱。”
吴冠中书房的书架上,有一格摆的都是不同版本的鲁迅作品。他把鲁迅看作是“民族魂”。他在很多方面和鲁迅一样,对中国艺术现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别人不敢说的问题他颇有不说不快的劲头。
悲壮毁画与慷慨“嫁女”背后
吴冠中曾有“中国最贵画家”之说。即使冒名顶替的赝品,也动辄以百万成交。尽管他的作品拍卖价居高不下,但是他对自己稍有瑕疵的作品,从不肯轻易出手,而是忍痛销毁,令人惊异的是他恰恰在作品走红时销毁行动更强劲。
吴冠中绘画的一生上演了无数的烧画事件。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也全部毁掉,此举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吴冠中对这一豪举给出的解释是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吴冠中晚年着意表现人生之惑或不惑了,“怀孕生子”已不易,但他对以往的作品更加苛求,在家里常常抽空做这样的功课,他一次次把不满意的作品张挂起来,一次次用挑剔的眼光审判着,一次次定案,一批批忍痛毁灭。
在烧画的同时,吴冠中对伪作的出现更是毫不含糊,为了心中至高无上的艺术不受污染而不惜对簿公堂。假如不能为艺术而生,那就为艺术而死。
他视画如命,却常常将作品捐赠给各大美术馆,他说 “我的作品是属于人民的。而艺术也只能在纯洁无私的心灵中诞生。”
殉道才足以维持艺术的尊严
在作品进入市场后,他完全有条件改善现有的“生活质量”,可他依旧是劳动者朴素的习惯,在用钱方面像对待时间一样节俭。被他称作“下蛋的窝儿”的家在北京方庄芳古园小区的一处老居民楼内,是20世纪90年代初搬进来的。那套小四居几乎没什么装修,家具也都是用了好些年,与平常人家无异,访客常常会惊讶于沙发上补洞的透明胶。他的住房连同被友人戏称为“蜗居”的画室从来没有刻意装潢过,一次有工人到他家换水表,一进门就大惊小怪直呼:“哟!现在很难见到水泥地的人家了!”
就是这样一个“落笔成金”的画家,却一直过着近乎寒酸的平淡生活,不尚虚华。曾经有一个房地产老板提出,愿意给吴冠中在大厦的顶层盖一个四合院,顶层有阳光,适合作画。但吴冠中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不需要。他对艺术创作是高追求,于物质生活没有追求。吴冠中曾经长期失眠,学生推荐说,足底按摩对睡眠很有好处,只“体验”了一回,他还是那句话:“不合适我。”在美术圈流传较广的是,吴冠中脚穿孙儿穿剩下的旅游鞋,经常花两元钱在楼下找个“蹲摊”的理发师傅“剃头”。一次,熟人遇见了他,开玩笑说:这么有价值的脑袋怎就这么廉价地“处理”一下?见有人说话,吴冠中扭过头说,剃头师傅是“行为艺术”,我是纸上谈兵,我们工作的领域不同,价值一样。
苦惯了的吴冠中很满意自己的生活。艺术创造的享受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条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冠中深受鲁迅的影响,品格上附了他的魂。和鲁迅一样,他对于中国的艺术现状很不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B.文章采用小标题分段的形式,显得层次分明,人物的形象表现得也较为立体。这三层之间各有侧重,又逐层推进。
C.吴冠中对艺术的追求很严格,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属于人民的;尽管爱画如命,但他还是很慷慨地把画捐给国家。
D.88岁高龄的吴冠中呼吁取消艺术衙门,对画家以奖代养,认为文化部拿日本人捐的钱作为给艺术的奖金是耻辱。
E.吴冠中认为艺术创造的享受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享受,优裕的物质条件会侵蚀人对艺术的热情,故鄙视物质享受。
(2)请简要分析吴冠中先生悲壮毁画的原因。(6分)
(3)吴冠中傲然不屈的艺术魂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4)吴冠中说“艺术也只能在纯洁无私的心灵中诞生”,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