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合集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元宵节,俗成“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从除夕开始延续到十五的庆祝活动,将热闹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正月是农历的第一月,即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期待来年能交上好运,也是盼望新的一年幸福常驻。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照我国民族传统,在这天夜晚,人们要点起万盏彩灯,猜谜语、燃放绚丽焰火、吃元宵,一家人合家团聚,兴高采烈地共度良宵。元宵节也称为灯节,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时开始有灯谜。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的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100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一项重要活动项目,最早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既能启迪智慧,又富有情趣,所以谜语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我国民间有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团圆表示对离别亲人的怀念。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期望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敲锣打鼓等传统民俗社火表演。这个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中华大地,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历经不衰。每年元宵节,海外华人的聚居区都会出现规模宏大的社火表演,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敲锣打鼓,是司空见惯的。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在我国的各朝各代是不同的,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连的元宵节,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颇为壮观。特别是绚丽的焰火,色彩斑斓的各式彩灯,加上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更把春节期间娱乐活动推向了高潮。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代诗人唐寅的一首《元宵》,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正月十五元宵节美妙画面。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诗人也都留下过不朽篇章。
在中国众多的民俗节日里面,元宵节可谓是内容最丰富的一个了。它的主题是什么?恐怕有很多说法。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鼠年的元宵节了。可是,从凌晨到夜晚,我们这里天空中响彻的就是鞭炮声,好象是元宵节已经改成了“鞭炮节”。大街上少了很多人和车子,绝大多数商店都关门了,这些商店在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是不关门的,但是正月十五是非关门不可,据说是上山祭祖去了。
过去,夜又称宵,元宵是指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的很多地方把元宵节当成中国的狂欢节,情人节。过春节时,人们在家里守岁,而元宵节就不同,不管男女老少都爱要出去看花灯,猜灯迷,所以有正月十五闹花灯的说法;过去的女子很少出门的,很少能与心上人相见,元宵节为他们提供了相见的机会;如果没有心上人呢,也可在元宵节出去,说不定能遇见中意的人呢,所以元宵节又称是中国的情人节。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当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在正月十五吃汤圆以示一家和睦团圆。
灯谜、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常用的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元宵节中,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还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
另外,在元宵节里舞狮子也是我国的民间习俗。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子前来助兴。这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以后就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而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求生活吉祥,万事如意。
另外,元宵节是要闹。为什么要闹呢,怎么闹呢?原来,在一年的四季以后,大地是沉睡的,不闹醒不了,春天也是要闹才来的,为了求得一个丰收年,所以要闹的。
可是,具有悠久传统和丰富内涵的元宵节,在很多地方都变成一种地方性和个异化、随意化色彩的节日,有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去起一个导向作用,城市和农村已经很少有人组织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一些特色的项目已经面临失转的危险;现在的小孩子,有很多没有看见舞狮子、踩高跷、猜灯谜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只知道放鞭炮这样比较危险的活动,很多年轻的家长也慢慢不知道元宵节是一个什么节日,当然,吃汤圆和放鞭炮是知道的。
因此,我们期待,一些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责任,保护和弘扬具有传统意义的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引导、激励、组织一些健康的民俗活动,让我国的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不断发扬光大。